慢性腮腺炎
慢性腮腺炎
【概述】
慢性腮腺炎比较常见。在涎液排出障碍及涎液分泌减少的情况下,病原菌容易经导管逆行感染,导致慢性腮腺炎,病原菌多为草绿色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常见发病因素有:
1.腮腺结石、异物、导管及导管周围瘢痕等造成导管不全阻塞,腮腺排涎不畅。
2.全身性疾病、金属中毒或药物作用损害了腮腺分泌功能,使腮腺分泌减少。
3.流行性腮腺炎后并发慢性化脓性感染或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转变成慢性炎症。
4.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使导管壁张力减低而影响涎液排出。
【诊断】
1.可为单侧,但常为双侧。
2.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腮腺区肿胀反复发作。
3.自觉症状主要是腮腺肿大,口干黏滞,有时自觉口内有咸味液体流出。晨起时明显,按揉后症状缓解。自觉腮腺区胀痛或进食时痛。
4.检查可见腮腺肿大,能扪出整个腮腺轮廓,中等硬度,轻度压痛。导管口轻度充血,挤压腮腺时导管口可见脓性涎浊或较黏稠的混浊液溢出。
5.慢性腮腺炎偶有急性发作,成为急性腮腺炎。
6.X线腮腺造影表现为导管扩张与狭窄交替出现呈腊肠状,腺体部分可见末梢导管扩张对比剂积聚,呈斑点状。涎腺排空功能差,致对比剂停留时间长。炎症末期主导管高度扩张,腮腺实质不显影。
【用药】
1.导管内药物灌注法:须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才能从导管内注入药物。应先冲洗腮腺内积留的分泌物,再行药物注入。一般采用碘化油注入法:应先取炎性唾液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注入导管内。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腮腺炎为脾胃积热,气血淤滞所致。
中医验方:
桃仁9克 红花9克 川芎3克 赤芍3克 蒲黄6克 五灵脂6克 海藻6克 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示】
1.可在医院进行腮腺导管扩张术、物理疗法、导管结扎术、腮腺切除术、X线治疗等。
2.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除早晚刷牙外,应用漱口液或洗氯己定含漱,每日数次。患者要与医生积极配合,按时服药,及时到医院复诊。在患病期间要多吃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有利于腺体内炎性物质的排出。
3.慢性腮腺炎的治疗比较困难,但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