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 髓 炎
【概述】
牙髓炎是牙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牙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途径来自深度龋齿,深龋未得到妥善治疗,就会侵犯牙髓引起牙髓炎。感染由牙髓深入到根尖孔再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甚至发展为颌面部的炎症。因此,预防龋齿和早期治疗龋齿,可防止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发生。
以前,牙髓炎不能得到彻底治疗,只能通过药物或针灸治疗达到止痛。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逐步加深,牙髓炎有了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干髓治疗、根管治疗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解除疼痛,还能有效地保存患牙。近几十年来,对牙体解剖研究发现,一个牙根不一定只有一个根管和根尖孔,约占50%的主根孔不在根尖。同时牙髓在微血管造影、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突破。患牙保存成功率有明显增加,保存患牙已成为衡量口腔科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是说,保存治疗牙齿越多,拔除的牙齿越少,医疗水平越高。因此,牙髓病治疗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诊断】
牙髓炎分为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两大类。
1.急性牙髓炎:可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也可因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所致。主要表现是剧烈的疼痛,疼痛性质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急性牙髓炎没有任何刺激也可发生剧烈的阵发性疼痛。牙髓炎早期疼痛持续时间短,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缓解时间变短。
(2)夜间疼痛加剧:疼痛多于夜间发作或夜间疼痛比白天剧烈。主要由于平卧时身体位置改变,牙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疼痛加剧。
(3)冷热刺激可加重疼痛:牙髓炎时,冷热刺激均可激发患牙引起疼痛,早期对冷刺激敏感,而到晚期牙髓化脓或有部分牙髓坏死时对热刺激较敏感,遇冷疼痛反而缓解。因此,患者常口含冷水或吸冷气以缓解疼痛。牙髓组织化脓或坏死时,常产生大量气体,受热刺激使之膨胀,压力增高,疼痛即加重;反之,遇冷降温使气体收缩,压力减低,疼痛减轻。
(4)疼痛不能定位:牙髓炎患者没有明确的牙痛定位感觉,不能明确指出哪个牙疼痛。疼痛呈放射性或牵引性,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同侧上、下牙及头面部。
2.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炎中最常见的一型,常为深龋的继发病变。若侵入牙髓的细菌毒力低,而机体抵抗力较强时,多表现为慢性牙髓炎。本病也可由急性牙髓炎转化而来。
慢性牙髓炎一般没有剧烈的自发痛,偶有阵发性隐痛,但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由于牙髓长期发炎,炎症多波及全部牙髓,导致牙周膜充血、水肿,患牙有轻微的叩痛及咬合不适感。慢性牙髓炎常见有溃疡型及增生型2种。
【用药】
1.药物止疼:口服镇静剂或镇痛药止痛。局部止痛可将浸有丁香油、樟脑酚、牙痛水等药物的小棉球,放入龋洞内止痛,每日更换1~2次。
2.药物消炎:可口服罗红霉素或去医院静脉滴注青霉素。
【提示】
牙髓炎多继发于龋齿,凡能控制龋齿的方法,均可预防牙髓炎的发生。口腔内发现龋齿一定要及早治疗,家中可备一些止痛药物,一旦出现牙髓炎,则疼痛难忍,此时可先服用止痛药,但止痛剂只能减轻疼痛,常常效果不佳。因此,要到医院就诊,进行开髓降低髓腔压力,疼痛就会缓解。消炎及疼痛缓解后再行牙髓治疗,充填龋洞。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医生要求按时复诊。如果开髓后,疼痛缓解就放置不管,病变会进一步发展,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治疗效果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