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眼
2025年08月10日
沙 眼
【概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20世纪50年代曾为我国致盲的首位原因,但现在它的致盲率已大大降低。由于此病慢性起病,病程长,病变不仅累及结膜,也可侵犯角膜,引起视力下降,故治疗需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其传播与环境卫生不良、通风不良、尘埃、营养欠佳、医疗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诊断】
该病潜伏期为5~14日,儿童和成人初发时呈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表现,急性发作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黏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急性期经1~2个月后进入慢性期,弥漫性睑及穹隆结膜充血,尤以上睑及上穹隆为显著,乳头肥大,滤泡形成,出现瘢痕及角膜血管翳,结膜刮片镜检见有衣原体。
我国将沙眼分为3期。第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第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发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结膜有活动病变,同时出现瘢痕;第Ⅲ期:完全结瘢期,结膜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无传染性。第Ⅰ、Ⅱ期沙眼按病变范围又可分别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者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1/3以下;中度者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的1/3~2/3范围;重度者其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2/3以上。
【用药】
以局部用药,坚持长期用药为主,常用眼药水有:10%~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0.25%氯霉素、0.1%利福平、0.3%妥布霉素、0.3%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每日4~6次。夜间结膜囊内涂四环素眼膏,坚持用药2~3个月。严重患者可全身治疗,成人口服阿奇霉素,单剂量1克,或口服四环素0.25克,每日4次,共3周。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可口服红霉素0.25克,每日4次(小儿12.5毫克/千克体重),连用2周。
【提示】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口服四环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