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病(声嘶)
嗓音病(声嘶)
【概述】
嗓,即喉,是发音器官,特别是指人体的发音器官。嗓音,是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嗓音病是指人体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发音功能及发出声音的异常状态。
引起声音嘶哑的原因非常多,急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声嘶,慢性声嘶以及儿童声嘶的病因都不相同。声嘶常见的病因有:
1.急性喉炎、气管炎、感冒、过敏引起的喉水肿。这些疾病引起声带水肿,可造成声嘶。慢性咽喉炎、空气污染、全身慢性疾病,也可引起慢性声嘶。
2.用声过度、剧烈咳嗽或大声喊叫后,可引起声带水肿或出血,造成声嘶。同时可引起支配声带的肌肉无力,导致声带关闭不紧引起声嘶。
3.声带或喉、气管有新生物,造成声带闭合不全,引起声嘶。
4.咽、喉及气管的外伤,使声带受伤,出现声嘶。
5.儿童变声期。
6.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甲状腺及颈部肿瘤、胸腔肿瘤、食管肿瘤。这些疾病造成声嘶的原因是由于肿瘤侵犯支配声带活动的神经,早期常不容易被发现。
7.精神性失声,即癔症性失声。患者由于受到某些精神刺激后,出现声嘶,近乎失声。
8.烟、酒过度或饮食不当引起声嘶,如吃过辣过热的火锅后,由于声带黏膜受到刺激,血管充血肿胀;刚吃完热食马上食冷食,也可引起声嘶。
【诊断】
1.急性声嘶:发出的声音短时间内变得沙、涩、嘶、哑,音量明显减弱,音调变低,严重时失声,说不出话。
2.慢性声嘶:持续的沙、哑,发高音时声嘶明显,同时伴有咽喉部的异物感、干燥感。
3.其他声嘶:
(1)有的声嘶表现为说话费力,音量低,总觉得气不够用。
(2)少年变声期出现怪声调、声音沙涩、嘶哑,稍微说话过多即发不出声音。
(3)癔症性失声表现为受到精神刺激后突然欲说不能,但无任何呼吸困难的表现。
(4)逐渐出现的声嘶,由间断声嘶变为持续声嘶时,一定要首先想到声带或喉部长了肿瘤。
(5)声嘶伴有进食,特别是喝水时呛咳,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确认支配喉的神经是否有损伤。
(6)外伤后出现的声嘶,可在外伤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外伤数小时后出现,常伴有呼吸困难。
4.声嘶患者就诊时,应要求医师检查声带,对检查要求比较高时,可做频闪喉镜(动态喉镜)的检查。
【用药】
1.急性声嘶的治疗:急性声嘶主要由声带黏膜充血、水肿引起,治疗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声带正常的黏膜状态。
(1)首先要禁止说话,这是治疗急性声嘶的首要措施。声嘶的2~3日内不要说话,更不能说不出话还要勉强说话。
(2)根据引起急性声嘶的病因,有针对地应用抗生素,一般可以选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克,口服,每日3次;利菌沙片,每次0.25克,口服,每日3次;头孢克洛胶囊,每次25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口服适量糖皮质激素。很多患者一听说服激素,立即很恐慌,生怕激素会引起肥胖或其他的副作用。其实,用来治疗声嘶的激素量非常小,而且使用的时间非常短,加上合理应用,不会出现这些副作用。一般用法:泼尼松片,每次5毫克,口服,每日2次,连用3~5日。
(4)家中有雾化吸入器,最好雾化吸入治疗。常用生理盐水30毫升、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痰多时加1支α-糜蛋白酶。没有雾化吸入器,可将小毛巾盖于宽口杯上,把热水倒在毛巾上,吸蒸发上来的气体也有一定效果。
(5)喉部理疗。
(6)用声过度引起的急性声嘶,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或口服,每次10毫克,每日3次,连用5~10日。最好肌内注射呋喃硫胺,每次20毫克,每日1次。
(7)应急治疗:有的时候尽管出现声嘶,但因工作需要(如演员)确实无法休息,才可用应急治疗。除上述治疗外,再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10%葡萄糖酸钙1毫升、维生素C500毫克,于用嗓前2小时左右静脉注射。这种治疗方法不能作为常规治疗,否则声带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8)口含各种含片。
(9)急性声嘶的中药治疗:
1)若为受凉引起的声嘶伴咽喉疼痛、发冷、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可用麻黄、半夏、蝉蜕、石菖蒲、桔梗各10克,杏仁12克,生甘草6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若声嘶伴咽喉疼痛、黄痰、舌红苔黄,可用金银花、玄参、连翘各15克,薄荷、牛蒡子、芦根、蝉蜕各10克,桔梗12克,胖大海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着急上火或大怒后声嘶,可用白芍、路路通、郁金各15克,全蝎、薄荷(后下)、白术、桔梗各10克,柴胡、香附、当归各12克,甘草3克。痰多者,加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川贝母12克;咽干者,加青果10克天花粉1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若为大量咳痰后出现的声嘶,可用玄参、半夏各12克,陈皮、浙贝母、茯苓各15克,枳壳、胆南星各10克,甘草3克。声带黏膜下出血者,加三七粉3克冲服,蒲黄15克;声带水肿明显者,加泽泻15克、滑石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慢性声嘶的治疗:慢性声嘶的治疗一定要经医师仔细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若为声带息肉,应手术切除。若为声带小结,久治不愈,可用激光、射频或微波治疗。最难治疗的是慢性喉炎及声带肥厚。声带肥厚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烟、酒过度,积极治疗鼻及鼻窦的疾病。若声带表面肥厚明显,可涂10%硝酸银。雾化吸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生理盐水15毫升,每日1次,连续吸入2~4周;同时用中药:桃仁、红花各12克,生地、赤芍、当归、玄参、枳壳、蝉衣、柴胡各10克,桔梗、甘草各6克,木蝴蝶5克。声低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克;膝软无力者,加百合、熟地。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雾化吸入加中药连续治疗1个月,常有明显疗效。
慢性声嘶患者除以上治疗外,还要练习正确的发音方法,但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训练。
3.声带关闭不紧引起的声嘶:治疗这类声嘶的重点是用神经营养药、中药和理疗,尽可能地帮助声带肌肉功能恢复。常用药有呋喃硫胺,20毫克,肌内注射,每日2次;三磷腺苷片,20毫克,口服,每日3次;泛敏补(口服的维生素B12)胶囊,500毫克,每日1次。对这类声嘶也可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增加声带的张力,将声带轻度内移,使声带能闭合紧密。但这些手术只能在术中凭患者的发音来调节,没有客观依据,因而术后效果不一。
治疗声带关闭不严引起的声嘶还可用简易的按摩疗法。头稍低,用右手拇指压喉结上方靠里处,向前向下轻压,同时发“hi”音,每次压20~30遍,隔日1次;也可采取按法:用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伸到喉上缘靠后,轻轻将喉挤向前,每次次数同前法。10次为1个疗程。
4.青少年变声障碍的治疗:变声障碍的重点是家长要有这一方面知识,在孩子变声期积极预防。一旦出现变声障碍,除按以下“预防”所介绍的禁止说话保健外,应给患儿补充维生素、足够的蛋白质,同时可采取按摩疗法(同上)和封闭治疗。
【提示】
1.急性声嘶的预防:
(1)避免经常受凉感冒,感冒时要少说话,特别是在感冒期间不要唱歌。
(2)避免过度用声和发声,每天用嗓时间最好为100~120分钟。
(3)避免饮食不当引起声嘶,在演唱、讲课、作报告等用嗓后2小时内,不要立即进食冷饮或食品。在经常用声或在用声较多的时候,不宜吃过辣及过烫的食物。
(4)不要熬夜打牌、跳舞、酗酒。
(5)避免月经期用声过度。
(6)在高强用声,如喊口令、练唱时,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人指导,并注意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一旦声嘶出现,经数日声休后未好转,要及时就诊,不要继续用声。
(7)可自备金银花、胖大海、玄参、麦门冬、甘草各等量,开水冲泡,每次用声后当做茶饮。
2.慢性声嘶的预防:
(1)积极治疗急性声嘶就是对慢性声嘶的最有效的预防。
(2)改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和方法,因工作或职业需要经常说话者,一定要戒除用吼喊的说话方式。
(3)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时要戴口罩,注意防护。
(4)禁止过度抽烟、喝酒。
(5)积极治疗慢性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糖尿病、风湿病。
3.青少年变声障碍的预防:
(1)家长和青少年要有变声期保护声带的知识,在变声期中,每次连续说话限制在15~30分钟,禁止大喊、大叫,禁止高声争论、争吵。
(2)变声期禁止过度消耗体力、熬夜。
(3)不吃辛辣食物。
(4)注意防止感冒。
(5)注意合理营养,防止偏食和挑食。
当声嘶患者由间断声嘶突然变为持续声嘶,慢性声嘶突然加重或转为久治不愈的声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检查时一定要求医师查看声带,以防喉肿瘤被漏诊,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