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尿 病

糖 尿 病

【概述】

糖尿病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性的常见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综合征。临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2种类型。

【诊断】

1.“三多一少”为典型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但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典型症状已少见。

2.并发症及伴随症:心血管病变,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性高血压,间歇性跛行,肢端坏疽,肾病变,糖尿病眼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尿路、胆道及肺部感染。

3.实验室检查:

(1)血糖检查: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4毫摩/升,如多次空腹血糖≥7.8毫摩/升、餐后血糖≥11.1毫摩/升,即可确诊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任何时间≥11.1毫摩/升,为糖尿病疑似患者。7.8~11.11毫摩/升为糖耐量减低。<7.8毫摩/升为正常。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正常值为4%~8%。

(4)基础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基础水平明显降低或葡萄糖刺激后释放不足。

(5)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注意排除药物(维生素C、链霉素、水杨酸等)及肾糖阈低所致的阳性。如果血糖值不超过肾糖阈而尿糖阳性,则应考虑肾性糖尿。

【用药】

1.通过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病情未见好转时,可选择以下1~2种药物治疗。

(1)磺脲类:

格列本脲,每日2.5~10毫克,口服,每日1~2次。

格列齐特(达美康),每日40~160毫克,饭前口服,每日1~2次。

格列喹酮(糖适平),每日30~180毫克,饭前口服,每日2~3次。

美吡哒,每日2.5~20毫克,口服,每日1~3次。

消渴丸,5~10粒,口服,每日3次。

(2)双胍类(主要用于肥胖型患者):

二甲双胍,250~500毫克,口服,饭后或餐中服,每日3次。

(3)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50毫克,餐中口服(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每日2~3次。

(4)胰岛素:

适应证:

1)所有糖尿病1型患者。

2)糖尿病2型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

3)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

4)大手术前后。

5)妊娠期糖尿病。

6)合并严重并发症。

7)继发性糖尿病。

8)医生认为必要时。国外医学界普遍认为糖尿病一经确诊应及早使用胰岛素,目前已为我国大多数医师所接受。

胰岛素分短、中、长效3种类型。根据病情选用于早、中、晚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般选用短效胰岛素8~20单位为每次注射量,根据尿糖及血糖测定进行剂量调节。也可选用中效胰岛素,开始剂量为0.2~0.3单位/千克体重,也要根据血糖和尿糖变化来调整剂量。

2.中医验方:

生黄芪30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玄参30克 葛根15克 丹参30克

加减:尿糖不降者,重用天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者,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10克代替)、知母10克、生石膏30~60克;血糖较高而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者,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者,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下身瘙痒者,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心悸者,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溏薄者,加薏苡仁20克、芡实米10克;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30克、狗脊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提示】

1.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糖尿病治疗的5个原则:糖尿病知识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其中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可过量,以控制体重为目的。

3.控制饮食;减少主食的摄入,增加纤维素青菜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为:50%~60%、16%~20%、24%~30%,三餐分配一般按早1/5、午2/5、晚2/5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