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

二、合作学习社会学基础

社会活动的教育与社会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组成的社会总体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性质相互作用。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事实,教育的制度、目的与内容等都受社会制约,并具有社会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将个人同化于社会,同时将社会内化于个人。由此可见,教育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受社会诸因素发展程度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因此,教育与社会有深刻的渊源。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策略,理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基础。

(一)社会接触理论

接触理论着眼于社会互动关系,是为了增进社会次级团体的和谐。接触理论认为,在教育上,必须提供不同的种族、民族、性别的学生在学习上互动的情境。华生通过研究美国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提出增进不同种族间人际关系的五个条件为积极的互赖、平等的地位、维持种族主义的社会规范、避免种族间的刻板印象以及多接触其他的人,以促进人际互动和工作互动。而接触理论代表人物阿尔波特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和友谊。因此,阿尔波特建议在黑人与白人完全互赖和平等的地位下,提供不同种族间合作的机会,以促进友谊。就接触理论而言,不仅适用于不同的种族,也适用于不同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或能力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从接触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单纯机械的接触尚不能形成促进性学习,增进学习效果。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就是小组成员异质性,也就是将性别、能力、成就等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有利于提优补差,使不同素质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直到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作用,同时又有利于学生通过长期交流合作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彼此的成功。

(二)社会互构论

社会互构论是关于个人和社会两大行动主体之间的互构共变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所谓互构,是指社会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塑造和促进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从互构主体、互构时空、互构内容、互构形式、互构效应得到具体阐释。所谓共变,是指社会行动主体互构关系过程中的相应性变化,同向谐变、逆向冲突等都被视为共变的基本形式,但更强调对正向谐变的研究,把逆向冲突视为达到同向谐变必须解决的课题。

从社会互构论角度出发来审视我们的合作学习,可以认识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策略,正是遵循了社会互构论的观点而得以运行的。在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主体间是异质的,他们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等,学生为了共同的发展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他们围绕共同面对的问题互相讨论、商议、争论。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的交锋和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但为了小组目标的达成,他们又相互协调、整合,找到思想的共同点,在交流中互相构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寻找出最满意的途径来实现目标,进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从而实现学习主体的互构和共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正是社会互构论的机制。社会互构论还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构互生,共兴共荣,在合作学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以小组整体为单位,小组中个人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小组的成功,而只有小组共同目标达成,小组才算获得了成功,小组才能得到奖励和成绩的认可。所以,为了小组目标的达成,小组成员是“共同存亡”“荣辱与共”的关系。

(三)社会角色互动理论

社会中的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位置上,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是由不同的角色构成的。人的一生要进入不同的社会位置,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因而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多元性,也使处于同一社会地位上的个体同时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具有规范功能,制约、规范和控制个体行为;同时,社会角色也具有自我表现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角色互动功能。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个人。社会正是通过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互动中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人与人互动的产物。而个人正是通过各自的角色与他人互动的,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角色的扮演和形成无一不是在互动中进行的。离开了互动,角色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角色理论,充分发挥小组对于成员的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这种保护功能是指学生在异质小组中感受到的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各自承担不同角色,不必顾及别人的评价,可以尽其所能,畅所欲言。有研究表明,学生有困难时,向伙伴求助者最多。发展功能是指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的促进作用,这种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合作能力。这些社会能力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才会获得展现、质疑、沟通、调解及合作的充分机会,学生的社会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