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组织与实施的外部保障条件分析
(一)开发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策略和配套的教材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美国建立的三个合作学习研究中心致力于将有效合作学习理论转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合作学习具体策略和程序,供班级、学校和地区使用。20世纪70年代,德雷斯和爱德华在霍普金斯大学发展出小组游戏竞赛法(TGT);斯莱文进一步扩展了小组游戏竞赛法程序,提出了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AD),并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修改为小组辅助教学(TAI);同时期,卡甘发展出协同合作程序(Co-op);阿郎逊发展出拼图法,斯莱文对拼图法进行了改良与完善,提出了拼图法Ⅱ。在20世纪80年代,丹斯瑞恩发展出许多合作脚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冲突解决和同伴调解方案。
在开发合作学习策略中,有一些需要特定的合作学习配套教材,如小组成就区分法所用的课程材料大多是由霍普金斯大学小组学习计划组织专门编制的。
(二)对教师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培训
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立的三个合作学习研究中心不仅研发合作学习操作策略,还培训从事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仅一所明尼苏达大学就至少培训了三万名合作教师。有关合作学习的专著、论文集或专辑、研究报告、实验评估、操作指导手册、培训方案、视听教程、报告会等,对提高教师从事合作学习教学的水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优质的教育一直是一条贯穿美国教育改革始终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进行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教育改革时,合作学习因为具有改良班级的授课制、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显著效果而受到青睐。美国政府要保留其教育体系中原有的自由、灵活与开放带来的培养和发展创造力方面的长处,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努力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提高学业成绩,合作学习能够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并为学校获得联邦政府的经费,自然获得了来自官方的支持与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技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基本素养。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教学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发展之外的作用,那就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合作学习因此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合作学习满足了学生归属、自尊的社会心理需求。不仅尖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更多学习差的学生由于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同伴的帮助和关心,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学生也支持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