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对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一、合作学习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知,在实践中形成,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必须以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为前提,而观点采择能力又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通过观点采择可以预测儿童在自我、同伴、友谊、社会态度等方面的认知发展水平。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前提之一。因为观点采择是介于逻辑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的一种社会认知形式。认知发展阶段说明儿童对物理问题和逻辑问题的理解,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说明儿童对社会关系性质的理解,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说明儿童对如何解决人与人不同观点之间的社会冲突的判断水平。由于道德认知涉及的是人们彼此之间应该如何想和如何做的问题,而观点采择涉及的是人们彼此之间实际如何想和如何做的问题。所以,前者以后者为依据而建立。

合作学习对于观点采择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组内冲突”实现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奖励”为每个成员提供了融洽的交流机会,换句话说,提供了各种道德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提供给学生直接的道德情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现代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不同社会环境的个体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传统的单独学习强调个体的独自学习,个体依据统一的标准,通过竞争方能获得优异的成绩,造成学生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思想故步自封,难以实现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强调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为知识的社会性的展现提供了可能,而知识的社会性的展现实质上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的交流过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价值选择和道德判断的可能。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在根本上是实践的,缺乏理解和交往的道德是不完整的,会导致双重人格的出现。唯有在一个有目的且需要和别人合作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道德知识,只有这种知识才能深深地内化到学生心中,体现到学生的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