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分析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当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界定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评价、课堂评价。

(一)评价的内涵

“评价”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评定价值高低”。英语中的“评价”,在词源学上的含义也就是引出和阐述价值。由此可见,评价与价值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要了解什么是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决定的。当主体在某一方面存在某种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评价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过程,也就是说,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核心和关键。这里所讲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是指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之间形成的价值关系。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主体和客体的问题,即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评价客体即评价对象,主要是指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形成的价值关系运动变化的状况及其结果。评价主体即评价者,是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评价主体通常代表价值主体的利益参与评价活动,在有的情况下,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合二为一,对以他自身与价值客体构成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

(二)课堂评价的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师生共同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课堂是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多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工程。课堂不仅是教堂,更是学堂,不仅要看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更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设备、教法等诸要素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学生学习。课堂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二是强调教师教学。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时的教学评价和课堂评价有很大的相关。三是强调教与学互动。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中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此时的评价对象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这样的评价关注全程整体性。全程性主要指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过程。

(三)课堂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客体作为评价的对象是解决评价范围的问题,也是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客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即是对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

在解决了“评价什么”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即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分为四类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专家、教师及学生。在评价时,评价主体必须遵循一般的评价标准,即符合课堂教学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一般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设计教学、改进教学、激励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依据,并为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课堂教学评价”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基本观点:其一,承认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反馈三个阶段。其二,揭示课堂教学评价内涵,即本质属性为价值判断。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评价标准首先应满足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和需求,在此前提下,也可以融入其他需求。其三,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外延,即评价的对象范围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四,指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同时在这一定义中,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们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界定,只是以评价者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