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问题的归因
2025年11月22日
二、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问题的归因
(一)评价传统的制约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针对评价理论的研究时间虽短,但以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为首的考试评价制度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受此僵化思维的影响,传统评价制度与新兴学习方式的拼接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当新的评价理念倡导利用内在评价促进师生发展而不需经常进行外在考试评价时,教育实践者便不知所措。不可否认,标准化考试具有覆盖面广、评分客观、投入少、效率高等优点,但甄别性的评价却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因此产生众多问题。
(二)评价研究的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水平还很低,难以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加大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的客观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教师都迫切需要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指导。然而,由于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成熟完善的评价体系、机制、具体操作方案的缺乏,我国评价理论、制度严重落后于评价实践。
(三)评价指标的物化
新课改中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受到传统功利思想的严重制约。首先,教育理论界的躁动致使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迫不及待地“百花齐放”,无暇被认真思考与潜心研究便被披上功利的外衣,使教育实践无所适从,最终只得昙花一现。其次,教育主管部口过分重视“看得见”的业绩与外在的、物化的、虚假的发展,忽视学生内在精神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