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行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并及时改正。
(一)合作学习设计阶段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偏差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比较片面,有一些教师只是把合作学习当作教学中必须使用的一个步骤,仅仅根据表面的理解而运用,将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合作讨论,所以不能很好地应用合作学习。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经常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而是多用于有领导、其他教师听课的公开课上,合作学习只是教师锦上添花的一种方式。
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与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对合作学习的知识缺乏,在职教师关于合作学习知识的学习,以及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2.教师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不足
合作学习前期的准备不足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在预习这方面的要求不高,使得学生对于合作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思考的问题没有十足的准备。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对于数学学科预习作业的布置不多,有时候甚至没有,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自然将预习这部分任务忽略。
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不充分。在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知道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哪些内容和环节适合合作学习,并且要考虑设计的讨论问题有没有讨论交流的必要,还须将合作学习要用到的课件及教具准备好,预留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并没有准备教具和学具,而是让学生现场制作,浪费了大量时间,到最后因为时间不够合作讨论就草草了事,并且学生在制作学具时到处借东西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失去了合作学习应用的意义。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繁重,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不够,总是认为上课之前不需要提前学习数学。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相关知识理解不透彻,不知道在组织和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导致前期准备不充分。
3.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不够合理
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更合理。上面的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对的。
例如,某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几条高?”听到问题有很多学生举起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却没有让学生回答问题,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认真地验证,一会儿进行分享。为什么问到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时已经有很多学生举手了,还要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呢?该教师的解释:“这是事先设计好的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如果不讨论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了。”
由此可见,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答案,或学生在合作讨论之前就已经知道答案,再进行讨论只是浪费时间。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内容选择的不合理与教师对合作学习相关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体验不多有着很大的关系。
4.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不够科学
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组织和开展合作学习的经验的多少对这方面有一定影响。教师越有经验,就越能考虑全面,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分组。除此之外,教师是否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也对教师分组产生影响。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特点,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二)合作学习目标呈现阶段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在合作学习前不呈现合作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目标的呈现,讲解到需要合作讨论的地方就直接让学生开始合作讨论,很多学生没有搞清楚需要讨论什么,以至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无所事事,左顾右盼。或者说话打闹,忙于其他的事情。小组讨论变成了游戏打闹,给教师出了一个控制课堂秩序的难题。课堂上学生看似很开心、课堂氛围也很好,实则没有讨论、只剩下聊天,合作学习无效。
2.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目标呈现不够及时
不同于上述情况,有些教师虽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呈现了目标,但是呈现不及时也是个大问题。很多教师忘记了将合作学习目标及时呈现出来,讲到需要合作讨论的地方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所以干别的事情或者聊天打闹。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出现疑惑或者干别的事情没有参与讨论时才发现问题,可是等到制止的时候,讨论时间已经不够了,也就只能停止讨论。对于小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数学这个学科又是相对其他学科比较乏味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没有学习目标,只是浪费时间,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3.教师单纯呈现学习目标却没有细致的讲解
以上两种情况并不是最普遍的,出现最多的是教师只是单纯地将目标呈现在多媒体或者黑板上,却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目标一知半解,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合作学习,导致学生对目标的理解不正确或者有问题,这样会浪费时间,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师只有及时呈现合作学习目标并进行细致的讲解,告诉学生自己的意图、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和交流讨论,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合作学习小组活动阶段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讨论,但并不只是合作不需要独立思考。有一些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合作讨论中。学生没有准备只能接着思考,思考占据了很多合作讨论的时间,讨论时间不够,自然效果也不好。以下列举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某教师边说话边进入新课讲解,这节课学习的是“带分数乘法”。随后,该教师提出问题:“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四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上来量,结果是长2.5米,宽1.2米。教师接着提问:“如何用分数表示长和宽?”学生齐答:“
米和
米。”
然后,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黑板的长和宽,求黑板的面积”。学生列出算式:长
=3平方米,教师追问如何计算,算式列完,教师赶紧让学生讨论起来。因为教师没有在合作讨论前加以指导,其中有一个组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只有一名同学想出了三种方法,其他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就只好由这一名同学汇报讲解,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终。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我们了解到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前没有让学生先思考,导致小组内其他成员没有思路。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时常见到,出现上面这种情况与教师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认识不足、教师合作学习前期的准备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很多教师不懂得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多么重要,而且在前期准备的时候也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所以在课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做法毫无益处,反而使得合作学习效果更差。
2.教师给学生的合作讨论时间不合理
小组合作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有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过短或者过长。过短的时候有时甚至不到5分钟,教师总是在看到其中一组学生的结果后就叫停所有小组,其他组的学生没有得到结果,被教师告知答案之后就没有兴趣再进行讨论。过长的讨论时间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不忍心叫停讨论热烈的小组,从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进度被拖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是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合理的结果。以下列举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某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布置了思考讨论的内容,然后小组开始分工合作,负责动手操作的学生开始剪纸拼凑,另一个同学负责用尺量数值,还有同学负责记录,一切都井然有序。随后,教师向学生询问是否找到答案,并开始巡视。当教师发现一组同学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求”的结论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停止合作讨论,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公式。整个合作讨论时间只有3分钟。其他小组的学生表示很懊恼,因为他们还没有想到办法就被教师打断了。
从以上教学片段我们能看出,教师在合作讨论前很认真地讲解了合作学习目标并且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但是,在看到其中一组学生的结果后就叫停所有小组,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还不足5分钟,其他小组的学生没有得到结果,使得其他组学生没有兴趣再进行讨论。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高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参与者身份总是被教师遗忘,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深入组内倾听并给出意见,这样才能方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方便给予解答,使得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大部分教师还没有适应角色的转换,只是以一个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来组织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参与合作学习。因此,帮助教师转变陈旧、落伍的观念,加强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转变应该提上日程。
(四)合作学习评价阶段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对合作学习评价关注点不全面
在小组进行汇报之后,教师需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得到肯定,并从中体会快乐,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合作学习。然而,也有的现象是,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进行鼓励,教师极力推崇激励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使得评价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误导,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我和迷茫。此外,教师对课上表现活跃的学生评价较多,而对课上不发言、比较内向的小组成员评价几乎为零。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多是给出答案是否正确,对于学生活动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表现较少进行评价。
2.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单一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极少,最多就是口头上表扬学生,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
(五)合作学习反馈与补救阶段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反馈与补救不及时
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需要对整堂课进行反思,记录课上未解决的问题并找到答案,在下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合作学习后的反馈与补救经常被遗忘,这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找不到有效的反馈补救方法,没有养成反馈补救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2.教师在合作学习后反馈与补救方法单一
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思长处与不足是非常值得做的工作。不过却只有少数教师有书面的教学反思,其他教师都只是记录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办公室进行简短的讨论后就没有后文,并不能起到反馈与补救的作用。进行课后反馈与补救的教师也只是进行自我反思,多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简单描述,并没有通过多种方式从学生那里收集反馈信息,导致意见全部来自教师本人和同事,从而导致反馈与补救不全面。合作学习反馈与补救方法单一会使教师并不能得到全面真实的反馈,对于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毫无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