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育学基础

四、合作学习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我们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教育观念更突现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更关注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观念为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正是在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由最初20世纪80年代对教师学生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的讨论,到20世纪90年代提升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并由理论进入实践领域。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主张把人培养成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为工具,即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因此,我们把主体教育界定为教育者通过利用其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场所等),引导和启发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增进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其主体能力,完善其主体人格,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主体性教育理论正是为了重建学生的主体性,特别强调教学中的交往、互动和活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对话是思想本身的实现。所以,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这种对话不仅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广义上的交谈行为,也包括教学中所有使用语言的互动行为。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交往中重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更应受到重视。因为在学习中,同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同伴群体中更能发挥其主体性,展现能力,找到自尊。

(二)教学工学理论

教学工学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氛围主要有三个因素,即任务结构、动力结构和权威结构。而课堂教学工学则是这三种因素的统一体。

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本质(目标、所要求的反应结果等)以及与之伴随的学习条件,是构成学校各种活动的混合,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如讲解、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等教学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教学或个人自主学习,其中分组教学表现为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在任务结构方面利用的是异质分组的合作和各种方式来进行的学习。任务结构可以是个人性的、合作性的,也可以是竞争性的。个人性的任务结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包括必要的教师指导);合作性的任务结构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合作学习。一般而言,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某一小组成果的任务就会涉及合作性的任务结构。竞争性的任务结构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相互竞争,如竞赛、辩论及各种竞争游戏活动等。

动力结构也称奖励结构或目标结构,一方面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的结果,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奖励类型,如分数、表扬或物质性鼓励;其二,奖励频数,如奖励间隔时间的长短、奖励数量的多寡等;其三,奖励的可接受性,如直接奖励与间接奖励;其四,奖励的对象,如面向全班、小组或个人。另一方面,奖励结构是指人际间奖励的互赖性。人际间奖励结构指同伴成绩对于其他人的重要性。在竞争性的奖励结构中,个体的成功是以他人的失败为基础的;而在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中,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个人的成功也会促使其他个体的成功。在个人性的动力结构中,任何学生接受奖励的机会与其他学生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表现;在任凭性的动力结构中,个人受到奖励的机会不仅取决于自身努力,也取决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在单键性的动力结构中,小组或个人必须为取得任何可能的奖励而进行竞争,赢家取得最令人满意的奖赏,而输家则得到较少的奖赏甚至没有。任务结构与动力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一个合作性的任务结构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合作性的动力结构;同样,个人性的任务结构与个人性的动力结构、竞争性的任务结构与竞争性的动力结构之间也不存在对应关系。实际上,任何一种动力结构是可以强加给任何一个任务结构的。

权威结构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控制程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奖惩或分数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及其他行为的表现,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只是逃避教师的惩罚并为自己赢得某些利益。这种行为无法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无法促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

教学工学理论对任务结构和动力结构的研究对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动力结构被证明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为关键的因素。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有着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其理论基础的多元性和深刻性,才使得合作学习有众多具体教学策略和各种新颖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理论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实践指导,为合作学习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