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首先,要像传授学科知识一样教会学生各项合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在合作学习初期,我们应该向每个学生说明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对照一下哪些已经做到,哪些还没做到,哪些技能容易掌握,哪些技能必须经过经常训练才能掌握。挑出这些重要的、必备的技能并制订技能培养计划,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知道每堂课要训练哪些技能,然后按细则上面的要求有计划地加以训练。
其次,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掌握合作技能。技能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依靠讲解,示范是技能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掌握各种技能,示范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然后让一名同学到前面讲题或讲故事,大家在下面按照细则上的要求去倾听,组内同学合作相互检查,及时反馈训练的信息,纠正错误,使其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率,直到达到细则上要求的标准。具体技能训练如下。
(一)组成小组技能的训练
组成小组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称呼别人等。教师可以自我介绍为主安排两节班会课。在合作学习的初期,让学生自我介绍的目的是让学生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合作时,学生能扬长避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不仅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且感受到个人的长处在集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有的同学爱说就让他当汇报员,有的同学字写得好而且快就让他当记录员。
(二)听、说技能的训练
没有听、说,就没有交流,合作就无从谈起,这两项技能要放在首位来训练。
1.听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倾听,记录要点,善于听取别人发言中的好意见及有价值的成分,虚心向同学学习。通过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些听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干扰;听别人的发言时不允许批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要带着偏见听别人的话。
2.说的训练
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教师还应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观点,声音要洪亮,说话要按顺序,要有重点。
当学生在完成某项有意义的任务时,更能有效地掌握某种技能。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每堂课的课前一分钟,有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或一则数学小常识,然后其他同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归纳总结。
(三)合作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1.讨论技能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然后依次到优等生)。这就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后进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如后发言的同学和某位同学意见一致时,先说明哪些观点和谁一致,具体内容就不必说了,主要说明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当组内同学对某一问题发生争执时,教师应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使组内成员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创造性思维。
2.评价技能
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充分肯定其他同学发言中好的地方,又能诚恳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大胆讲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爱表现自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在刚开始让他们评价时,基本上说的全是同学的缺点,结果被评价的同学不服,两人就会争执起来。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制定出评价的基本标准,如先说优点,再说不足,最后说怎么做会更好,以此来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评价。
3.小结技能
小结是每节课结束时,学生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如这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和以前的哪些内容有联系,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自己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什么收获。除了这些,还要对本节课训练的技能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节课训练的技能是什么,应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自己目前的不足是什么,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等。
(四)小组成员角色技能
为避免小组成员“搭车”或“逃避”现象的发生,小组都要进行成员的角色分工,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尤其是那些要在课堂上汇报的小组,更是要做到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要承担不同的角色,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分工不同,不同的角色承担的任务不同,需要的技能也不同,教师要对各种角色进行技能培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分工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其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开始的时候,组长应当多做些,能力差的组员少做些,但一定要做。分工不一定都是一成不变、固定的,应该根据每次的学习内容而有所变化,当然,能力强的学生肯定是每一次合作学习时的主力。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适当地说明、安排,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1.领导者
培养合作小组骨干成员即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学习,积极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指定任务能按时完成。小组长担负着组织、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帮助本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要把组内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要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记录员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在合作小组中,书写整洁、迅速的学生要担任记录员的角色,及时记录下组内成员发言的要点,以便把组内交流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3.激励员
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确保没有人垄断讨论,也没有人被忽视,要求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如当同学发言结束时,他可以说:“你说得真不错,条理也很清楚,希望其他同学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4.检查员
检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学习新知识后,可以让每个同学说一说,或在纸上写出来,或出题考考大家。
在合作学习初期,教师应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以便掌握各种角色的技能。角色互换既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可以通过分享领导责任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第一周让每组优等生当领导者,中等生当记录者、检查者,后进生当激励者。以后每周轮换一次,当每个同学都尝试过每种角色后,再由每个小组根据组内每个成员的特长及其表现,定下每个同学的角色,还可以定期轮换。为了保证合作小组管理尽快走向正轨,每组的优等生是教师指派的组长,在其他同学担当领导者时,优等生要协助他们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