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结果看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于美国的基础教育而言,合作学习的实践历史久远,只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社会政治背景的需要开始了系统研究,进而逐渐成为美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主流。时至今日,已有众多高质量的研究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进行的控制性实验,有传统教学下的控制班级作为比较对象,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一体化、学习动机及自尊等积极情绪情感的建立等方面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学业成绩方面的效果
绝大多数关于合作学习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都表明合作学习能改善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取得较传统教学控制组更高的学业成绩。但是不同的合作学习具体方法在效果方面的差异比较大。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中是否含有小组目标和个体责任这两个要素是关键。小组目标和个体责任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产生为了小组利益进行花一些时间对小组其他成员解释的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辅助个体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小组调查法与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相比,对学业的正向影响更为积极。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效果
课堂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原因之一就是承载着教育人士希冀其改善课堂内人际关系的重任。经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参与合作的学生表现出对其他同学更多的喜爱,他们学会了互爱。有研究已证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辅助个体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都对组间关系具有积极影响。
(三)积极情绪情感建立方面的效果
研究表明,小组游戏竞赛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和切块拼接法都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小组辅助个体法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同时,课堂合作学习对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喜爱、建立积极的有利于社会交往的情绪情感等方面也是有效果的。
总而言之,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在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测量指标的智力和认知方面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还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非智力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学生有与他人友好合作交往的倾向,建立了良好的情绪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