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课堂合作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目的的功利性
1.评价目的:控制学生
(1)纪律约束
由于学生课堂合作的交互性,以致合作学习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强调合作纪律与行为准则,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担心出现组织纪律问题而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合作变成课堂纪律的附属品,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2)标准化评价
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组织学生利用整齐一致的口号或节奏感强烈的掌声作为对其合作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能适用,但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因为高年级学生已初具感悟能力与自我意识,此类标准化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与真实情感,难以震慑其心灵。
(3)低效评价
教师在评价课堂合作学习时,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律使用正强化,不敢负面评价学生,学生认为不需努力也能够获得表扬,以致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其二,负强化与惩罚多于正强化,教师依据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或偏离标准的行为予以指责、挖苦甚至讽刺,严重挫伤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其三,教师对学生优秀或不佳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予评价,致使学生丧失上进心,迷失发展方向。
2.评价目的:考核教师
合作学习的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探巧性活动,最终目的是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近些年,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其评价也逐步向行政人事管理的方向靠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水平直接与奖惩晋升挂钩,一堂优异的合作学习公开课往往会成为教师获奖晋升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功利性渐强,本来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为对教师的鉴定与证明。
(二)评价标准的固着性
教师常常受其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班级中只有极个别的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属一般。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通过小组及个别测试,利用分数及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所形成的差异。”这便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甄别观念根深蒂固,这不仅是一种评价观念,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反映出整个基础教育在评价方面的致命伤。无论要求评价改革的呼声有多高,无论教师怎样保证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始终有一杆秤,乐此不疲地将学生按照固定的标准划分等级,正因为如此,教育教学的评价改革才会举步维艰。
(三)主体评价的低效性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按其主体划分可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包含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评价等形式。当前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都存在一定问题。
1.教师评价匮乏
在对小组活动进行监督和介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参与等途径对小组的合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教师对合作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而在课堂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往往急于获取学生的合作成果并对其进行再加工,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情况与成果效用的评价,导致学生只关注合作本身,毫无改善与提高合作质量的意识。
2.教师评价缺乏实效
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除上述教师评价匮乏的情况,一些能力较强、富有组织经验的教师也会对学生合作进行评价,但其评价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合作学习中有效评价与无效评价的特点如表表7-2所示。
表7-2 合作学习中有效评价与无效评价的特点

教师可以对照表7-2,反思自己对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改善学生的合作效果。
3.小组评价匮乏
小组评价是合作学习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小组及组内成员合作的有效性。约翰逊十分重视合作小组自评,他认为即使课堂时间有限,也要花时间进行小组自评,让组员自行鉴定合作效率与改进方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全体成员进行反馈,让学生共同回顾合作过程。但是,我国现行课堂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一个普遍错误,即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自评。
(四)评价内容的知识性
当前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多针对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对学生的合作进行评价,将评价限定在学生合作成果与个人成绩这一狭窄范围内,主要考察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
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课堂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桎梏,仍主要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评价的时空观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时间上看,合作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严格按照课时进行编制,具有固定不变的合作流程与时间限制,而合作流程外的学习均被排斥于评价之外;从空间上看,评价着重于学校内与课堂内的合作活动,以书本知识为主,排斥学生的课外合作学习。
(五)评价方法的数量性
当前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以给各合作小组及组内成员打分的形式评价其合作效果。然而,数量并不能表示合作学习中的一切行为,如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与社交水平的提升等,评价方法的数量化会使合作学习的评价趋于琐碎,妨碍对其进行质性研究。此外,单一的量化评价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限制学生真实合作水平的发挥,还会导致合作学习评价目标的唯量化与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