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合作学习评价中的认识误区

三、课堂合作学习评价中的认识误区

(一)误区一:评价是教师的职责,与学生无关

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条件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基本责任。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够改善学习素材,塑造学习行为、发展人际关系、提高合作能力,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又坚持了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职责。此外,课堂合作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师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与改进自己的教与学,打破思维定式,更有利于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误区二:教师必须批阅每一份作业并提供反馈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小学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额大的特点不言而喻,教师若必须批阅每个学生的作业并提供反馈,那么其工作负荷会大大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职业疲劳与倦怠。学生若每天等待教师发放作业来对一天的学习做出总结,其学习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收集评估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组内成员互相反馈的能力,教师则集中精力于小组活动的检查上并适时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即时反馈。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抽查的形式提供反馈。以上做法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反馈的有效性。

(三)误区三:教师必须以打分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

教师给学生打分是对其学习表现进行判断,与作为信息收集过程的评价有着本质区别。虽然教师在给学生打分的过程中也使用了相关评价资料,但打分并不是评价的目的,改善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才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教师在评价时运用的数据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误区四:学生没有能力参与评价工作

评价技能与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都是需要学习与练习的。学生评价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其参与评价的目的、明确评价程序,在练习中逐步积累经验,学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学生才能熟练地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

(五)误区五:学生参与评价会浪费学习时间

学生参与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企及的,绝非浪费学习时间。小组自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概念体系与自我评价参考框架、提高推理水平、增强小组成员合作的义务感、提高成绩动机水平。自评与他评均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评价非但不会浪费学习时间,反而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六)误区六:实施小组评价后,没有必要再实施个别评价

实施小组评价并非意味着我们可取消个别评价。成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只有组员各尽其力,合作学习才能成功;同理,离开了小组合作,每一个个体也难以单独完成任务。因此,有效的个别评价能够促使小组成员在改进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提高互赖水平与合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