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如前文所述,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的历史较长,形成了特有的美国课堂文化特点——活跃不单调,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擅长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下面仅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例,说明美国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1986年,斯坦福大学的亨利·列温创建了“跃进学校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让所有学业境地不佳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时,能够达到他们年龄要求的成绩与表现,并且能够进入教育主流。这项计划要求学校中所有成员共同合作,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性探究和实现其高学习目标的地方。截至2004年,美国40个州的1220所学校都已成为这个计划的成员学校。在这些学校里逐渐形成平等、参与、沟通、反思、实验、信赖和风险承担的一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产生了独特的学校文化。项目开发人并不要求每所成员学校具备或专门配备特殊的资源,但是,要在课程、教学及资源的分配上体现计划的理念,即杜威的“在民主国家里,有效教育意味着相信儿童和成人有理解和塑造世界的潜能”。学校课程必须为所有儿童提供小组式的、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为他们相信儿童通过合作探究会学习得更好。项目鼓励,但并不强求学校实施儿童分组教学,而强调跨年龄分组和同伴互助的积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使用标准测试,还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创造性智能、批判性思维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测评。项目的开发者在对“跃进学校”进行跟踪比对试验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大大改进,特别是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表达、数学等学科的成绩提升更大。
“成功教育计划”是另一个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教育计划。该计划由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曼登等人创建,1987年首次在一所小学实行;到1998年,全美40个州的747所学校都实施了这项成功教育计划。“成功教育计划”主要针对接受联邦政府补贴的落后学校,目的在于确保这类学校的儿童学会阅读,计划规定了特殊的阅读教程和教学策略。教师被提供详细的课堂阅读教学资料,学生被要求经常合作学习,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使用小说或其他基本的阅读材料,相互读故事给对方听,并就故事内容、结构进行讨论,回家后每晚必须花费至少20分钟去阅读他们选择的材料。学生每天必须保证按阅读水平分组并参加一节长达90分钟的阅读课,其余时间在常态班级中学习。每8个星期,教师要使用正式的阅读理解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测评,同时也采用观察和判断的方式。测评结果作为学生阅读水平升级的依据,同时也确定学生需要哪些额外帮助。成功教育计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成功教育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特别是班级里25%的阅读成绩低下的学生的进步更为突出,而且学校整体阅读随着“成功教育计划”的连续实施而呈递增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第2学区进行了一场教学改革。数学书采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CMP(即一套名为《TheConnectedMathematicsProject》的教科书),在教学上强调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是维持课堂秩序、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在1995—1996年,几所学校的6年级学生参与试用CMP教科书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1996—1997年,全学区所有学校开始进行为期5年的全面实验,6、7、8三个年级同时开始。在1999—2005年的7年中,纽约市公立学校第2学区参加实验的学生接受了“纽约市新标准考试”,以全区8年级学生为例,数学成绩达标人数比例如表8-1所示。
表8-1 1998-2005年第2学区8年级数学成绩达标的学生人数比例

虽然改革的成败暂无定论,但在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期间,由于教师不得不放慢整体教学进度以照顾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成绩顶尖的学生的发展更是受到了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