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果的处理

六、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评价活动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处理需要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一)形成综合的判断

对评价对象的表现从整体上给予定量或定性的综合意见。

(二)分析诊断

对评价对象表现的优缺点进行系统评述,以帮助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帮助被评价对象有针对性地改进。

(三)评估本次评价活动的质量

属于元认知策略,对评价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改善评价效果。

(四)信息反馈

向被评价对象反馈评价信息,引导与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评价主体对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做出评判并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在处理评价结果时要坚持因人、因势而异,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自己获取的评价信息描述的只是学生已有的行为,而不代表未来的趋向,尽管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生的潜能,但课堂教学评价并不能仅依靠这些信息做出全面的评价。此外,评价信息描述的只是学生的表现,而非解释表现的原因,教师若想了解这些表现的深层原因,还需要收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