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建议
教师要深入领会数学情感和合作学习理论,把合作学习真正引入数学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虽然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对数学情感培养的原理和理论基础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使得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情感上显得笨拙不知所措。虽然能了解数学情感的重要性,但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熟练地使用某些特定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据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只是追求一种形式,教师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某些问题的简单的小组讨论,其教学目标、评价内容等没有发生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模仿。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了解数学情感和合作学习的相关基础、基本理念和评价体系,掌握其精神内涵,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真正将这两种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合作学习的教师都反映,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丰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调能力,这足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情感有很大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因为升学压力和很多外部条件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却很少。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与情感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但一个好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实践,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摆脱传统应试教学的观念,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适时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爱学习数学,喜爱数学这门科学,而不是应付学校和家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小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身处教学的第一线,是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最主要支柱,要想小学生数学情感更上一个层次,必须保障合作性教学的顺利开展,那么除了要求教师的一般教学技能,还对教师有更高要求。
(一)从生活实际中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合作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才是最根本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在整个合作过程中看到那些对待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对新的知识理解得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生活实际中创设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的内部动机。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品中的台词引进教学。在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让学生在课堂中将准备好的圆剪成几份然后拼接,就是分数的加法。这样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二)指导组间合作交流的技巧要恰当合适
在合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围坐在一起就能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要通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把探究知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及组间进行交流和汇报。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学习,每个学生都不习惯独立思考问题,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形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其次,要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总之,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提高技巧性,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用度。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组织方式一起使用。因此,只有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四项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迷惑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或处境处于迷惑不解的状态时,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概念的澄清,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较难独自完成,但知识本身又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具有这样特点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合作,能相互启发对方的思路,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就会使得问题越来越清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和深刻。
3.解题策略不唯一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属于一题多解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学生会针对同一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观点与见解,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成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知识不断增长,能从不同侧面、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也间接灵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其知识面。
4.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结论的开放性很强,并且答案并不唯一,思考的空间很大。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由于自身在认识、理解上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得到特别全面的答案,这时教师便可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商、相互补充,不断从别人那里了解到自己没有的知识,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富创造性的答案,从而使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加强数学课堂的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动,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说、多做,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合作学习可能常会出现喧哗、吵闹的现象,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就必须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保障课堂秩序,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哪些行为是课堂允许和接受的,哪些又是不该做、应该尽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