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甘合作结构的基本原理
卡甘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三位教师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全班讲授-提问法。教师就某一问题面向全班提问,学生准备并举手,然后教师请某一学生回答。第二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小组学习,即教师让学生围坐一起展开讨论。第三位教师采取合作结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如两两配对、依次轮流说、轮流写等。此时,教师不仅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这种小组内的学习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高度结构化的。很显然,第一种教学方式与后两种教学方式相去甚远,而后两种教学方式虽然形式上差别不大,均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是合作结构强调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公平参与,与前两种教学方式有本质差别。卡甘指出,这三种教学方式有实质性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他通过比较这三种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来说明合作结构的基本原理,即积极互赖、人人尽责、公平参与和同时互动。
在卡甘理论中,所谓积极互赖,意味着学生个体的成功与团队的成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感到他们是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同伴之间必须通过互助合作、协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取得的成就是否与同伴取得的成就联系在一起,是否必须通过互助合作来达成目标?”
当教师面向全班讲授和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会的是为了引起教师注意而竞争。如果其他同学失败了,他们会感到高兴,因为同学的失败增加了自己获得重视与表扬的机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个体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同伴间没有彼此支持和协作的需要。在小组学习的教学中,从形式上看,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但是彼此之间的互动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即有的学生大包大揽,而有的学生则作壁上观。很显然,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没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但是,合作结构的互动方式往往要求4人小组中两两搭档,彼此配合,轮流阐述观点。在合作结构中,学生必须互助合作,协同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不可能一人包揽一切,更不可能一人独赢。
所谓人人尽责,在卡甘的理论中是指每位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搭档面前完成学业任务,实现人人尽责,也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是否都要公开承担所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
当教师面向全班提问时,学生若不想举手回答,他可以选择回避,不参与学习活动,除非教师点名。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同样也可选择逃避与退缩,不参与讨论。很显然,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下,责任到人仅仅是一句口号,教师无法监控学生是否尽到自己的学习责任。而卡甘合作结构则使每位学生都无法逃避自己的学习责任,大家必须轮流说、轮流写、轮流做。
公平参与指的是学习参与的机会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要实现公平参与,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学习参与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吗?”
教师面向全班提问,点名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一些学生经常被叫到,而有些学生几乎很少被叫到。在小组学习中,这种不公平性转移到小组之中,能力强的学生大包大揽,另一些学生则选择退缩与逃避。这两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极其不公平。但是,卡甘合作结构采用了许多配对学习方式,如配对分享、配对比较、配对操练等。这些配对往往又与轮流表现、角色换位相联系,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和高度结构化的互动方式使得学生的参与更为公平,每位学生拥有相同的表现机会。卡甘合作结构正是通过结构化的措施,尽可能地安排产生更多公平的机会,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平。
所谓同时互动,指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积极互动。卡甘强调用百分比来说明学生在某一特定时刻外显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要实现同时互动,需回答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外显互动的比例是多少?”
当教师面向全班提问,只有一位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40人,那么学生只有1/40机会。在小组学习中,四人小组使学生的参与机会大大提高,至少有25%的表现机会。但是在卡甘合作结构中,配对分享、配对练习、轮流说、轮流写等互动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每位学生至少有了50%的机会。
积极互赖、人人尽责、公平参与和同时互动是卡甘合作学习的四条基本原理,体现了卡甘合作学习的要义。卡甘再三强调,所有合作结构都必须全力贯彻这四条基本原理,如果合作结构没有体现这四条原理,那么它只是小组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