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德性思想的形上依据

第一节 天道:德性思想的形上依据

天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意义是使天人关系被揭示出来,而不是作为客观对象被认识到。这是孟子和儒家天道观的特点所在。古代哲人十分重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他们之所以关注天人关系,实质上是人类开始对自身存在的一种理性反思。无论是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或是其他思想家、其他学派提出的天人关系论,其实质上都是揭示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人道寻找一个形而上的终极根据。孟子吸收和改造了传统的天道观,认为天是一个道德存在,本身就有道德,并以天作为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根源。具体人道的善是在一定时空中通过实践完成的,为德则是一个向天道无限体证的过程。正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宇宙本根,乃人伦道德之根源;人伦道德,乃宇宙本根之流行发现。本根有道德的意义,而道德亦有宇宙的意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在人之心性与天相通。人是秉受天之性德以为其根本德性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