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载体——教案

二、教学设计的载体——教案

教学设计用一定的格式呈现出来,就是教学方案,简称“教案”,它是对一个独立的单元的整个教学流程的书面描述。我们做教学设计,最终成果就是一份教案。教案对教学活动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重价值。

(一)教案的主要内容

一份合格的教案应该让人看出一次教学活动的主要信息。一份完整的教案大体有以下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若干项目。其内容组成如下:

1.标题

说明本课名称,包括学习对象和题头。

2.基本信息

撰写者,即标题下方的署名,一般有人名和所在单位的信息。

教学班级,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1)班。

上课时间,如2019年10月13日。

3.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简要分析教材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遇到的障碍等。

教学目标,简要列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希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课时,一般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为1节课或2节课。若是课题教案,说明包括几个课时;若是课时教案,说明第几课时。

4.教学流程

从学习环节分,含导入活动、主体活动(发展性活动)、总结活动。

从学习主体分,含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5.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该设计或执教过程的反思,包括感受及学生的收获和改进方法等。

关于教案内容,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案的核心部分是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设计,其他部分都是为之做准备,或进行进一步深化的。

(2)上述内容是考虑了所有可能情况的教案内容,在一份具体的教案中,不一定全部都要呈现,应视具体教学内容和撰写要求而定。如果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不准备使用教材之外的其他教学资源,在教案中就不必写这几项;如果是不用教材的写作教学课、口语交际教学课,“教材分析”就可以不写。

(3)上述这些内容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二)教案的分类

1.按照教案的详略程度分类

(1)详细教案。这种教案内容周详全面,其中教学过程的编写尤其仔细。不仅有教学环节的具体表述,对每一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作了大体安排;常用圈、点、横线、波浪线等标注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关键词语;并且在教案稿右侧1/3处空出来专门写相应的板书内容;甚至连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上去,几乎接近讲课稿。详细教案编写起来较费时间和精力,但便于系统记载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进程。新教师应当首先学会编写详细教案,这样做也是为了厚积薄发。

(2)简明教案。简明教案,又叫教学提要。这种教案文字精练,篇幅短小,只写出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如只用最概括的语句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它是对详细教案的简化,编写时需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简明教案虽短,但难于设计,上课时也难以把握,因而只适用于经验丰富的教师。

(3)微型教案。微型教案(微案)也称卡片教案。把教学内容尽量简化,只保留最基本的教学步骤和必要的板书,写在卡片纸上,每课时一张卡片,或一课时写一面。上课时,将微案卡片放置在讲台醒目处,或夹在课本里,可以同时看到教材和教案要点,教学时不致临场慌乱,丢三落四。微案可以跟详案和简案配套编写,协同使用。对于新教师来说,微案只宜作为详案操作的补充。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配合课本上的批注,运用微案卡片,教学也可得心应手。

2.按照教案的表现形式分类

篇章式:以篇章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一一呈现,思路明确,结构清晰。

表格式:以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各要素一一呈现,直观清晰,表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教案是施教的蓝图,然而,任何一个教学方案又都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设计蓝图,是一种“预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观性和教学实践的客观性,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方案,又不能拘泥于事先写好的方案。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状况的实际,进行调整,“生成”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方案。

(三)教案的撰写要点

教案虽然不是一种规定性很强的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发挥的空间很大,但也有不少要点需要遵守。下面做一简要分析说明:

1.教材分析的撰写

教材分析无须摘录教参中的内容,也无须复述课文内容,而是从学段、单元、这一课时等不同范围看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自己精读、查阅学者对文本的解读的基础上确定该课文的核心教育价值。

2.学情分析的撰写

学情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教案里的学情部分,一要简明,不要长篇大论;二要具体,即这里的学情是关于这一次学习活动的。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教师要考虑多少学生读过它,能说得出来哪些主旨,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诚信问题了解多少,课堂发言表现,等等。

3.教学目标的撰写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撰写需要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结论。教学目标的撰写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考虑到目标的可达成性,目标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为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提供可能。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重点,在整体表述时要注意与前面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形成准确的呼应。教学过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呈现,所以要注意教学环节的撰写。在内容方面,教学环节要说清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结构方面,注意各环节的逻辑顺序,注意大小环节的组合(标注每个环节需要配合板书的内容);在细节方面,可以标注每个大环节的标序,其下的小环节可用“1、2……”标序。

5.教学时间的安排

教学时间是教师对完成某一项教学活动所需时间的估计,一般以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时间可帮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节奏,防止在课堂上随意发挥、造成拖堂。但这时间要根据学情以及教学推进情况灵活掌握,有足够的弹性,不能过于刻板。应该说教学时间安排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应成为它的阻碍。在教案中设定教学时间对新手教师很有帮助,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其对课堂教学时间已经把握得比较精准,所以在教案中也不必一定要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