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议论文教学的设计原则

二、记叙文、议论文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有人说,一言以蔽之:多读多写。从总的写作教学原则说,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在引导学生多读多写的前提下,教师如果在写作教学上多一些投入,在教学设计上多花一些心思,学生在掌握记叙文的入门技巧方面就会快一些,这是毫无疑义的。记叙文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能力点把握准确。不同文体的写作会有一些通用的知识和方法,如结构方法中的并列式结构和因果式结构,既可以用来写议论文,也可用来写记叙文。但每一种文体也还有一些独有的知识和写作要求,比如,处理素材、确立立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起伏、倒叙手法等,就是记叙文所独有的。教师对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核心能力要了然于心,才可能设计好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落实。每一次聚焦一项内容或能力,最核心的能力甚至要用数节课的时间来落实。描写能力,故事情节的起伏,都是记叙文中最为核心的,值得用一个学期、不同的课型及多种训练方式来落实。

(3)教学过程与训练过程一体。应改变教师布置题目由学生自己写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写作过程融为一体,即实现写作教学过程化。

(4)将写作要求变成写作方法传授。譬如,“记叙文的材料要新颖”是写作要求,让材料新颖的具体方法有:把故事延伸一下;把两件事或几件事对比一下;把细节改造一下;把要素替换一下;让(事件中的)时间暂停一下;等等。

如此,把整体要求分解为具体要求,每一项要求都有处理方法,每一种方法都经过训练,合起来就是记叙文的基本能力。如果再配以多读多写,记叙文的教学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二)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原则

1.从生活经验出发

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写议论文,对议论文往往有一种陌生感,甚至畏惧感。因此,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建立亲近感还是很有必要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议论并没有那么难。因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学生运用议论的机会远比描写、叙述、抒情要多,他们经常需要与别人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例如:

(1)说服爸爸妈妈同意自己与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

(2)参加班干部竞选,让大家相信某一个职位很适合你。

(3)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发表看法。

(4)发现买的某种商品有问题,写一封投诉信,说明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不是你使用不当造成的。

诸如此类的情形,他们都需要向别人申明观点,并说出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合乎情理的,这些表达都离不开议论。议论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可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习得的议论能力引导到写作上来。这需要在议论文命题的时候首选生活话题,让学生先学会讲生活的小道理,不要一开始就谈论社会人生的大问题。

2.聚焦逻辑问题

逻辑就是不同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议论文中需要注意的逻辑关系有:

(1)文章核心概念的内涵前后是否一致。

(2)局部的观点与总论点是否一致。

(3)材料对结论是否支持。

(4)不同材料之间是否有矛盾。

(5)生活常识与主要观点是否有冲突。

教师应该注意,议论文写作的重心应该在逻辑的自洽上,而不只是句子和词语的选用上。

3.引导自我反思

议论文逻辑的自洽性十分重要,而反思能帮助自己发现论证中的问题。借助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一项论证是否合理。

(1)我是否掌握了足够多与话题有关的信息?

(2)我的观点是一种假设吗?

(3)我得出这个观点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倾向还是客观依据?

(4)我的证据是否可靠?

(5)从我的材料、证据中能必然归纳出观点吗?

(6)我的推理过程有没有破绽?

(7)我注意了这个判断结论不能涵盖的特殊例外,并能做出合理解释吗?

(8)我注意了不利于我的观点的材料以及反对方的意见,并能合理解释吗?

(9)我的论证语言是不是简明易懂?

4.注重真实写作

学生普遍感觉议论文写作比较乏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读者对象,没有具体的写作目的指向。其实在社会生活中,议论文比诗歌、散文等更有传播的针对性,如:

(1)向同行、同事、家人阐述对某事的看法。

(2)向社会传播某种思想、观点,如新闻评论、演讲、倡议书、公告等。

(3)向政府、机构等提出建议。

(4)为判断是非、裁决纠纷提供依据,如法庭辩论、听证会辩论等。

(5)回答专门的质询,如新闻发布会、论文答辩等。

借助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完成一项真实的表达任务,往往能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来说,真实的写作任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