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过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课的内容是学写说明文。首先请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有哪些?

下面,我们以《黄鹤楼》为例,进行探讨。(原文略)

……

本文以黄鹤楼主楼为核心,紧扣“其外观气势宏大,内部装饰则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特征展开介绍,内容紧凑,特征鲜明。本文开篇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写起,既渲染其宏大气势,又强调“现在”,然后,在第2段简介其历史变迁时说明其重建情况,并顺势点明其外观和内部特征。接下来,作者按照先外后内、由下至上的空间顺序依次展开说明。全文不仅整体层次清晰,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而且局部内容也很精致。

2.写作实践

(1)朗读。(说明文写作的知识要点用PPT展示)

(2)学生写作

请选择自己熟悉的某样(件、座……)事物(建筑物、工艺品…),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抓住事物的特征;②按一定的顺序来写;③根据表现事物特征的需要,详略得当;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3.布置作业

将未完成的习作继续写完。

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学生习作打印成稿。

2.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说明文写作的要求一起来评价一下大家写的几篇文章。

请各组在仔细阅读同学习作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你手中的文章进行修改,并给出修改的理由。各组选派好发言的同学。

(1)学生合作讨论修改习作,教师巡视。

(2)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给出修改意见和修改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同步修改习作电子稿并通过大屏幕呈现。

(4)学生比对修改前和修改后文章的不同,并总结说明文写作的技巧。

(5)小结:作为一篇状物性质的说明文,其目的是为了将那物体通过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但因为事物的特征分为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所以要做好详略的处理。同时在这些特征的说明过程中,必须讲求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由内到外,等等。另外,说明文要讲求真实,切不可夸大,以免降低了说明对象的可信度。

说明文的形式,不一定要让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讲解,也可采取自述等形式,结合多种说明方法。同时你要说明的事物一定是自己特别喜欢或是讨厌的,因此,字里行间可渗透对该事物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说明文变得鲜活起来。

3.自我习作修改

下面,我们利用刚才修改他人习作的经验,结合老师的总结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反馈发言。

4.优秀习作展示

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修改,大家手头的习作可谓已经使事物的面貌鲜明地再现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篇同学的优秀习作。

(1)投影显示,教师朗读。

(2)学生评价。

5.总结

感谢同学们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事物介绍给大家,请时刻记住,写说明文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作者:张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