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作品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中戏剧选文的特点
1.经典性
这些作品在漫长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其文学价值的最好明证。《窦娥冤》《威尼斯商人》《音乐之声》《雷雨》以及《哈姆雷特》等都是著名的经典戏剧,也都出自公认的大家之手。其艺术魅力、文学性、文化性都非常厚重,这些作品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和情感培养,具有非凡的意义。
2.多为节选作品
由于戏剧作品一般篇幅较长,学生很难在课内完成。所节选的部分大多是整部剧本中矛盾冲突最为集中、情节达到高潮的场景。
《威尼斯商人》节选全剧第四幕第一场,在气氛紧张的公堂对峙中,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却出人意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节选第五幕第四场,是全剧的结尾部分,充分展现哈姆雷特的复仇场景,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的片段紧张激烈、震撼人心,其结局最终由奸恶的阴谋——毒酒和毒刃结束了所有恩怨,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四折一楔子,课文所选的楔子和前三折,尤其第三折详细描述了窦娥的凄惨身世和三桩誓愿,是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
《雷雨》是中国现代经典剧目,是以第二幕中的这一部分作为节选的部分,对于全剧来讲它只是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不过,从这一部分里,读者得以获知周、鲁两家存在的特殊关系以及有关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还有周鲁相认的情节也是对周朴园、鲁侍萍二人的一次很好的“画像”。
(二)戏剧教学设计策略
1.对剧本进行赏析式阅读
赏析式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剧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剧本特点的阅读方式。阅读戏曲,教师要考虑到戏曲融音乐、文学、舞蹈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特点,可将重点放在品味戏词的韵律性,唱词对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以及戏曲情境的诗意化处理上。中国的戏曲有“柔顺”致中和之美,戏剧冲突亦不会声嘶力竭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在细腻的台词中寻找矛盾冲突;阅读话剧剧本,则要考虑台词的动作性、台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冲突等。赏析式阅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鉴赏戏剧动作中的言语动作。根据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戏剧动作可以分为三类: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外部形体动作指演员在台上的肢体动作,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是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等的台词;静止动作就是动作或语言结束之后,舞台上的沉默和静止。这时候剧中的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那为什么把静止也算作动作呢?是因为人物虽然在外在行为上是静止不动的,但是那个时刻他们一定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而这些可以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甚至眼神传达出来,让观众根据刚刚发生的动作和语言猜想人物此刻的内心活动。在这三种戏剧动作之中,第一种最好理解,因为是显性的,观众可以直观感知到。有深意且值得玩味和细品的应该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动作,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体会情节冲突。尖锐的矛盾冲突所建构的紧张氛围,激发着读者阅读的热情,也激发着观众观看的热情。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揭露,都是在戏剧冲突中进行的。围绕戏剧的主题,人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爱恨纠葛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人物塑造的一种补充,在矛盾冲突的映照之下,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戏剧的主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是戏剧中至关重要的,也是戏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来源——“魅力之源”。由于时空的限制,戏剧作品在舞台上通常只表现矛盾集中爆发的情节,一些背景信息作者往往都在之前的细节中已体现出来,这些细处的信息交织在一起,构成多层次、立体丰满的舞台表演。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在细处探究情节冲突。
如在《窦娥冤》一剧中,既有贫苦人民与恶势力斗争的矛盾,也有贫苦人民与黑暗统治之下官僚的矛盾,更有人与封建礼教的冲突、窦娥本人的意志之内的冲突等。在这样一个悲剧中,也暗含着民族压迫的矛盾。这丰富的戏剧冲突,在有限的空间与人物身上展现出来,戏剧冲突非常尖锐,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极大。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戏剧高于生活,却也来源于生活。种种“巧合”看似偶然,却又在作者合理、精心的安排之下,让读者或观众几乎忘却了这种“巧”的不真实性,丝毫不觉得突兀。宿命的轮回让四凤进入了周家,朱丽叶在罗密欧死去时醒来,窦娥遇到的偏偏是想招赘的婆婆和草菅人命的太守,正是因为这些“凑巧”才构成了戏剧文学的“戏剧性”,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体会“巧合”的艺术魅力。
(3)分角色朗读。戏剧的艺术,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它本身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无论是戏曲的唱词还是个性的对话,都很适合诵读。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到剧中飞扬的情感。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时,要树立学生的“舞台意识”,时刻揣摩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从语言中领悟戏剧的魅力。
刚开始接触戏剧台词的朗读,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可以一人分饰多角,提升对戏剧宏观把握的能力;也可以多人分别朗诵一个片段,在反复揣摩细节之中提升自身能力。如,《窦娥冤》中滚绣球唱段:“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段文字写得酣畅淋漓,在读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表现出窦娥对命运不公的极力控诉,把那种愤怒表现出来,但是窦娥不仅仅是怒,在怒中又表现出对不公命运的无可奈何。学生在朗读时要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因为是朗读戏剧,所以情绪一定要跟上来,让自己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4)观赏与评价。观赏戏剧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好方式,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师生不可能到剧场去看演出。那就只能通过多媒体来观摩戏剧录像,多媒体所播放出来的经典的戏剧片段除了有视觉上的刺激、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表演之外,丰富的语言还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为学生的想象建构一座形象的桥梁,使学生在课堂氛围中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激起学生戏剧观赏只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评价。如何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方面。每一次观赏的评价着眼点在哪,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事先做好安排,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去观赏,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观赏戏剧《哈姆雷特》的时候,有教师在观看前提出以下问题:
①舞台演出和剧本在哪些细节上是有出入的?
②对于这种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③你最喜欢哪个演员,为什么?
大家带着问题去观看,观看之后能进行很好的讨论和评价,这对学生理解剧本,对深入的鉴赏都是大有裨益的。总之,评价时要侧重于学生对剧本的理解是否到位,而不是热闹一下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