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作业的设计

四、练习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设置的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自主参与程度最高的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语文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是否用心,收效截然不同。语文作业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应该让学生尽可能收获更多。作业的设计也是有策略的:

(一)预习性作业:明确地落实“导学”功能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预习”作业往往是在一节课最后,马上要下课了,老师在嘈杂的人声中大声嘱咐——预习下一课。可是,又有多少同学听得进?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去实施呢?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来讲至关重要,哪怕只是读几遍课文,了解文中的生字词等基本的内容,都会省去课堂上教师的很多力气。现在很多学校实施“导学案”,其实质就是借此来完成预习工作。教师以学生学为出发点,通过问题设计和材料呈现,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为学生设计“导学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做法,即使没有给学生设计“导学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也要尽力做详细、具体、有指导性。这样学生才有路可循,慢慢地也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老师不再一步一步教的时候,他也知道该做什么。尤其是学生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更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一些基础工作交给学生,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

(二)作业应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这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业的难易度、作业量乃至作业的形式,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书生在《教师课上“十条”》的第八条中强调: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这两位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业难度、针对性问题,可见因人而异布置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拓展性作业:要注重创新

拓展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要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对文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有限度的探究,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想法。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的内容进行资料搜集;或者将所学的内容尤其是文言文改编成散文、记叙文,乃至改编成课本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或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生活中的语文”,学生可以走上街头为广告牌挑错字,搜集特殊的春联,写辩论稿、主持词等;此外,还可以完成一些“合作型”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向一些非教学场所,社区、集会场合等,撰写新闻通讯、采访稿等,唯有在真实的生活中,学生才能学到真语文。但是,这种作业也会因为时间关系而不容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