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过程

八、教学过程

1.导入“化石”

去参观过博物馆的同学,应该在展柜上看到过各种不起眼的石头,不要小瞧这些石头,它们藏着许多秘密,只有认识了解它们,我们才能知道在远古时代的样子。那么这些石头被称作什么?化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会讲故事的奇异化石的诗歌。(板书课题《化石吟》)

多媒体展示:

化石资料(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

2.诵读“化石吟”

(1)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2)提问:朗读完毕后,一起来说一说本诗在节奏、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

①第一、二节通过连续的六个问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表现出作者对亿万年前神奇世界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②诗的最后一节和第二节具有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

3.畅想“化石”

(1)提问: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板书: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3)谈谈对博物馆里的化石的感想。

4.课后作业

参观博物馆时,你有何感想?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作者:王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