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和特点
“口语交际”这一概念由两个关键词构成:一个是“口语”,它是相对于“书面表达”而言的;另一个是“交际”,它是相对于“非交际”而言的。从“口语交际”这一概念的内涵理解出发,可以得出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几个特点。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第一,口语交际的能力,由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三方面构成。倾听能力包括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话语评判力,这四个方面大致反映了听话活动中“听进—记住—听懂—会听”的过程。表达能力包括内部组码能力、快速编码能力、准确发码能力、定向传码能力,这四个方面大致反映了说话活动中的“思考—造句—发声—表述”的过程。应对能力是指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往往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已经变化的场景(如场内气氛、秩序、听众情绪、注意力是否集中等),机敏地改变思维路线,调整说话内容与方式。
第二,口语交际的态度。口语交际的态度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修养和文明的态度,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口语”。即说话人主要以“口语”语体来介绍信息、表达看法、传递感情,区别于书面语体。
(2)“在场”。即说话者与听话人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像阅读他人的文章或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那样,总有一方“不在现场”(电话交谈也是一种即时的“面对面”)。
(3)“交互性”。即“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也就是言说者都要根据对方即时的语言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
上述这些应是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至于两个人交流还是三个以上交流,在家里谈还是在野外谈,谈工作还是谈学习、谈电影、谈生意、谈外交,友好式谈还是争辩式谈,只不过是对口语交际做细分以后划出的小类别,这些小类别虽然都有各自的具体特点,但都属于口语交际,在实际中都应符合口语交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