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评价伴随整个课程系统的全过程。

(1)课程实施前,通过评价选择合适的课程方案

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方案既可以是在自己开发的园本课程,也可以在已经存在的一些国内外课程方案中去选择。选择、采用之前需要对备选的课程方案做出分析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实施、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势,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要评估,对课程做出选择。”[35]对课程方案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各种课程类型的优缺点,从而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最终在实际中运作所采用的课程方案。

(2)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诊断与修订

“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标的最佳教育效果。”[36]完善课程是幼儿园课程评价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评价具有诊断功能,能够使教育工作人员发现课程系统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课程的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提供充分的依据。诊断与修订课程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从幼儿园内部来说,大到整个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方案,小到班级每次的活动方案,都需要通过课程评价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和修订课程,通过总结和提炼,形成适宜的课程。

(3)课程结束后的反思与评定

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做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主要包括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和预期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目标之外的非预期状况以及教师的变化和提高等。

以上关于课程评价目的的认识主要基于幼儿园内部的课程运行系统。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也需要运用课程评价参与课程的管理。此时,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各级学前教育主管部门有效地管理课程。一般来说,幼儿园内部的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改进、完善现有课程或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园本课程,而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评价课程主要是出于鉴别、选择、推广、管理课程的目的。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日益多样化,有必要借助课程评价这一手段,收集能反映课程价值的丰富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课程的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幼儿园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性的信息。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般具有诊断、改进、鉴定和导向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园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和改进的功能

幼儿园课程评价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员,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

(2)幼儿园课程具有鉴定与导向的功能

幼儿园课程通过评价,可以满足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的需要、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需要,从而对课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定,对课程是否值得推广,在什么范围内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等作出结论,以使课程管理更加规范和严谨,从而使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能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