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蕴含的韵律美有利于幼儿审美感知力的提高
2025年10月13日
(一)古诗蕴含的韵律美有利于幼儿审美感知力的提高
古诗蕴含的韵律美强调的是故事本身所具有的辞藻押韵和平仄起伏,古诗朗读节奏的要求也是非常讲究的。古人在朗诵古诗时总是摇头晃脑,这正是他们通过身体来感知古诗,体会古诗极具特色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比如,吟诵古诗时我们会给故事划分朗读节奏,以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节奏下,儿童会不自觉地用轻柔的语调来吟诵,他们会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会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幼儿的语气会不断地交叉,语调的高低起伏会伴随着幼儿的情绪呼之欲出。幼儿的感慨、忧愁顷刻间迸发出来。因此,幼儿听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时,爆竹声、箫声、风雨声、蝉声、水声不绝于耳,起伏的乐曲在不经意间谱出一首动人的乐章。古诗中蕴含的韵律美,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到的,他们通过自己的耳朵在古诗中听到鸟儿啾啾、流水淙淙、泉水叮咚,用心捕捉大自然发出的绝妙音响。幼儿可以通过吟咏古诗,跟唱古诗歌的方式体会古诗蕴含的韵律美,感受古诗和音乐结合的唯美。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音乐审美的素养,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