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墩绣艺术教育的意义
1.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要求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也要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使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从幼儿抓起。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真正的传承。
2. 北方传统墩绣艺术发展传承的需要
墩绣艺术作为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广泛地存在于北方地区,如在甘肃省各地均有发展,但是随着我国轻工业及纺织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特有的艺术也逐渐地趋于消失。因此,对墩绣艺术的继续传承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 传统文化艺术促进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日常教育中,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同时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千年,多数均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且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幼儿园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更能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4.墩绣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欣赏水平的发展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通过创设艺术展示区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为幼儿展示不同层次的墩绣艺术作品,引导幼儿对墩绣艺术作品的绣制手法、底图绘制、配色等多方面进行欣赏与分析,感受墩绣艺术作品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5.墩绣艺术教育提升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墩绣艺术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墩绣艺术活动实践的全过程中。墩绣艺术教育过程主要有底图的设计、配色和绣制三方面。在底图的设计中,幼儿自主创造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情景;在绣线的选择中,幼儿根据底图设计创造性地选择绣线,并根据图案创造性地搭配绣线色彩;在绣制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作品整体布局选用不同的绣制方法等,无不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