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力

(三)提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力

1.提高教师古诗审美素养和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和艺术等五大领域。同时强调,“各领域的内容应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这五大领域实施的形态是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综合地实施教育,把各领域综合、完整地呈现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活动开展中重视度不足。在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对于古诗审美特征把握不明确,对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认识不足。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在提高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对于美学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从而细致了解美的产生、发展、本质、特征、功能,以及美感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规律。其次,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备课、课堂活动、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等进行美育实践,培养自身的审美素养,提高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审美教育课程、参加艺术相关的活动、请专家做报告等途径,丰富自身的审美经验。由此,让幼儿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更加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给予幼儿更加科学、规范的审美指导,在与幼儿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一名好教师需要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基本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加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广泛诵读经典古诗词,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古诗进行欣赏;其次,幼儿园可以组织以古诗为主题的公开课,让幼儿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参与国家培训的机会,通过专业的指导学习把中国的古诗文运用到幼儿审美教育中。

2.提高教师挖掘古诗中审美因素的能力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是幼儿欣赏古典文学的启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敏锐捕捉时代风云、体现时代变化的艺术形式。古诗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幼儿的想象思维,陶冶幼儿的情操。因此,提高幼儿教师挖掘古诗中审美因素的能力在古诗欣赏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本身也具备教育的功能,它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学习古诗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开展古诗欣赏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忽视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不能过于强调让幼儿背诵整首古诗,理解古诗蕴含的意思,忽视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

在古诗欣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并挖掘古诗的审美因素和特征,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体验古诗的色彩美、情感美、意境美和哲理美,让幼儿在古诗游戏中解放自己的天性,在古诗绘画和表演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在古诗吟诵中表达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断给予幼儿表达和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在全身心的审美体验中丰富自身的审美经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