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四)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组织课程内容的三条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在这三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节气园本课程的特点与幼儿的发展特点,总结为以下组织原则。

(1)连续性与顺序性

课程内容组织的连续性是指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课程内容中的诸多要素的安排在时间序列上不能有明显的中断,应当能够在幼儿学习的各个阶段中反复被提及以巩固和扩大某一课程的内容。顺序性体现于幼儿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顺序来进行的。新的课程内容既要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要素为基础,又要为今后的课程内容留有空间,使得课程内容能够随着学习的加深环环相扣,从而使得课程内容得以科学有效地组织。

(2)统整性与探究性

课程内容组织的统整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强调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找到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课程内容的统整化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相组合,强调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将幼儿的知、情、意、行相连接,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将所学习的经验与内容融会贯通,对于节气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整体性的认知与体验,并促进他们和谐、全面地发展。统整性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也符合陈鹤琴提出的“整个教学法”的思想。

课程内容组织的探究性是指课程内容能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课程内容应选择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事物,并且能支持幼儿运用观察、比较、调查、记录等适宜的方法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3)生活性与游戏性

课程内容组织的生活性是指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应当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之中认识和理解世界。课程内容组织的游戏性是指课程内容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对各类游戏加以组织与指导,以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在充满童真童趣的组织形式中理解自我、自然与对社会的关系。

(4)继承性与发展性

节气传统文化有其完整而丰富的文化体系,教师引导幼儿对节气文化中有益经验的学习,体现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幼儿园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进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体现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的继承性体现在教师甄选节气文化中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经验进行共同的学习,引导幼儿了解节气的历史渊源与蕴含的意义、体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的发展性体现在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体验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节气文化进行创新,延展文化传播的途径、扩宽学习的方式,增强节气文化内容的探究性与趣味性,发挥教师与幼儿的智慧,以继承为起点,以发扬与创新为指向,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2.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学科课程:以五大领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学科课程一般以学科内容为组织的中心,这种组织形式包括了单一科目形式、相关课程形式、融合课程形式和广域课程形式。幼儿园中主要是以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这五个领域为基础。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以五大领域为中心的组织形式集中体现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如,小寒节气针对各个领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科学领域的“了解小寒”、语言领域的“小寒诗歌《山中雪后》”、艺术领域的“蜡梅图”、社会领域的“一起来过腊八节”、健康领域的“雪地游戏”等。在夏至节气开展科学活动“夏至我知道”、语言活动“夏至诗词、夏九九歌”、艺术活动“立夏面”、社会活动“神奇的冬病夏治”、健康活动“好吃的水果”等。如图5-3所示。

图5-3 以五大领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2)活动课程:以兴趣与需要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活动课程一般以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为中心,重视活动对幼儿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使幼儿通过对已经学习的实例加以运用或补充所学内容的相关活动,自发地去发现和掌握知识。这类组织方式强调学习者应全面发展并具有改善生活的能力,课程的内容与素材是由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合作,强调学习情境的变化与学习成果的多样化。教师的角色为顾问及引导者,教学方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式。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当中,要求教师从对教材的依附中解放、幼儿从对教师的依赖中解放。探究取向的活动课程是以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为基础,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和生成的。例如,在大雪后的一天,幼儿发现小区和幼儿园外面的草地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大二班的幼儿对“这是雪还是霜?”展开了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展开“是雪还是霜”的主题探究活动,如图5-4所示:

图5-4 以兴趣与需要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3)核心课程:以能力与素养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核心课程以社会的需要与社会问题为组织中心,关注学科内容、幼儿需要以及社会问题三者的均衡与结合,核心课程一般具有打破学术和学科界限、协助青少年的成长和解决他们个人面对的困难、协助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鼓励他们面对和解决社会的问题与困难这三个特征。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共同知识、概念、智力技能、价值以及道德问题,关注通过利用和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促进学生需要、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中,以幼儿能力与素养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关注那些未来公民所共同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如责任感、创新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等。

如图5-5 所示,节气园本课程以幼儿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内容,对节气文化与当代生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加以统整,开展系列的活动。

图5-5 以能力与素养为核心的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