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学有效的古诗审美教育方案

(四)制定科学有效的古诗审美教育方案

1.选择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的古诗

教师开展的古诗教学活动中,存在活动的开展过于浅显、不能为幼儿传授新经验的现象。经过详细的分析和对幼儿教师的访谈了解到,一方面,教师会根据提供的参考教材和教学活动设计直接开展古诗活动,对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宜性未加考量;另一方面,教师因工作繁忙、教学积极性不高直接从网上下载古诗教案开展活动,并且对于幼儿喜爱的古诗不是特别了解。选择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的古诗对于开展古诗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加大对于经典古诗的阅读,充实自身的古诗储备量。同时,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的内容与古诗进行有机融合。其次,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美的追求不同来选择古诗,低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选择耳熟能详的古诗进行欣赏,让幼儿在自己的先前经验中吸收新经验。大一点的幼儿可以为他们选择具有情节性和蕴含丰富哲理、情感的古诗进行欣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体验、自己感受古诗的美。最后,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求,开展丰富有趣的古诗活动,让幼儿在充分全面的参与中体会古诗审美教育的趣味,不断发挥古诗审美教育的价值。

2.创设富有文化底蕴的古诗欣赏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不可抵抗的特点。幼儿园的古诗审美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要为幼儿创设富有文化底蕴的古诗欣赏环境。首先,在幼儿园外部的环境创设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装饰和布置,在班级墙布置上古典韵味的背景画,悬挂经典古诗词,在区角活动设置古诗文诵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古诗的美。其次,在幼儿其他的活动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融入古诗元素的活动。在集体欣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在幼儿欣赏古诗时,播放相适应的音乐或视频,给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当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感情饱含地进行吟诵,让情感感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创编小游戏或者开展古诗表演活动,增强幼儿对古诗的体验与参与感。同时可以开展“每日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熟悉的诗人,在与诗人的对话中,体会诗中蕴藏的智慧和精神。最后,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家长可以为幼儿播放根据古诗改编的儿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吟诵歌唱。幼儿天生对于美的事物会有追求和欣赏的欲望,教师将古诗的“美”与幼儿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创设出富有文化底蕴的古诗欣赏环境,让幼儿在生动且丰富的古诗审美教育氛围中不断感知、体验古诗的韵味和表达、创造古诗的情趣,使幼儿在“美”中成长,成长出“美”。

3.设计合理有效的古诗审美活动流程

古诗作为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整体优美的句式、色彩鲜明的画面、和谐美妙的韵律以及含蓄内敛的语言和深沉真挚的感情,成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培养幼儿审美鉴赏素养的非常好的素材。在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观摩中发现,当下幼儿教师在开展古诗欣赏活动时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逐渐小学化,且活动的组织毫无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基本按照“介绍古诗名、诗人→初步诵读古诗→逐字逐句翻译古诗→一起背诵古诗”这种统一的模板组织古诗活动。这种程序的教学活动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幼儿对古诗审美的情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审美因素和特征被教师拆分成一个个索然无味的文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更加无法品味和感受古诗的美与价值。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古诗审美活动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审美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阶段、体味阶段和感悟阶段,其中离不开幼儿审美心理的参与,即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首先,在古诗审美感知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多媒体中的声音、画面、音乐与古诗欣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体会古诗的美,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审美兴趣与注意,调动幼儿欣赏古诗的积极性。其次,在古诗审美体味阶段,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欣赏氛围,让幼儿在古诗欣赏的过程中想说、敢说,充分给予幼儿审美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教师不要随意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加于幼儿身上,让幼儿符合自己的言行且羞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味。最后,在古诗审美感悟阶段,让幼儿通过古诗的文字去理解古诗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教师要善于把古诗欣赏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相融合,将古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将古诗欣赏与唱歌、舞蹈、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相整合,给幼儿提供自主表达创造的机会,这种以古诗为载体的融合式审美教育提高了幼儿审美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采用多样的古诗审美教育方法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心理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古诗审美教育中需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带给幼儿全方位的审美感知,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欣赏古诗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教育法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审美鉴赏力。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古诗中美的意象和情境。同时要善于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对于古诗描绘意象的想象力。善于利用幼儿思维跳跃和形象的特点,引导幼儿感知古诗中的具体形象,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提高其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情感体验教育法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识主体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非智力因素。幼儿习得的经验需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折射出来,教师开展古诗欣赏活动时,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幼儿,激发幼儿的审美欲望。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古诗审美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情感得以释放和抒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情感与诗人传达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心灵的碰撞和共鸣。因此,在吟诵古诗中要注意用合适的语气来表达内心愉悦、激昂、感慨的情感。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个体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对于古诗审美的能力。由于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体验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会对同一个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也会出现千差万别。比如,在每次活动结束之后会让幼儿进行审美评价,这时教师不能阻止和干涉幼儿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感,应尊重和认同幼儿对于审美对象合理的评价,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化解审美冲突,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审美标准。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给予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时间与空间,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