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五)幼儿园课程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和幼儿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和客体,必然会成为被评价者。我们必须明确:课程评价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发现课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课程。课程评价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评价,因此,要着重发挥其诊断、改进课程的作用,不宜把评价仅仅作为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水平的鉴定手段。如果忽略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处理不好,就会使被评价者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应付行为,产生不良效果。

1.评价以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正在实施的课程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对自己的工作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需要反思的评价主体。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是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45]因此应该培养教师主动进行课程评价的意识,帮助教师提高课程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使教师养成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良好工作习惯,这才是课程评价中主体性的反映。因此,幼儿园课程评价应该强调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另外,即使是园长或者他人组织的课程评价活动,也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外部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都要通过教师理解、接受和创造性地应用才能落实。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平等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改进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46]

2.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和完善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最终的目的仍是落到促进幼儿的发展上。涉及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水平的课程评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全面性。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践能力的倾向。

第二,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重视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避免在幼儿之间作横向比较,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顾及幼儿的感受。评价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没有压力,避免外界对幼儿过多的干扰。

第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要从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收集资料,包括对幼儿连续的定期观察和记录、家长提供的资料和幼儿的学习作品等,并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

第五,要合理使用评价结果。课程评价的结果既可以用于改进和完善课程,也可以提供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促进“家”“园”合作。

3.评价过程有实效并科学规范

第一,科学的评价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指标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原则相一致,防止用不适宜的评价指标干扰幼儿园课程。[47]

第二,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整体工作。儿童发展评价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但儿童发展评价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代替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不要把二者等同起来。

第三,课程评价应讲求实效性,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防止形式化。

第四,评价虽然重要,但其结果的解释和运用更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园长、考研员、骨干教师等有关人员的合作,只有正确解释评价结果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才能达到评价应有的目的。

评价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活动过程,需要评价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要懂得教育的相关政策,要了解幼儿园课程理论,对幼儿发展的特点、学习规律、幼儿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好的课程,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专业的提炼,引导教师逐步完善课程。

【注释】

[1]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24.

[2]张宗麟,张泸.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1.

[3]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教基〔2001〕20号[A/OL].[2001-07-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4][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4.

[5]Evans,E.D.Curriculun model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In Spodek, B(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2:107.

[6]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7]陈鹤琴.陈鹤琴全集(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24.

[8]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456.

[9]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69.

[10]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71.

[11]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69.

[12]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24.

[13]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81.

[14]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25.

[15]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28.

[16]张雪门.张雪门幼稚教育新论 [M].上海:上海中华教育书局,1935:15.

[17]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404.

[18]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27.

[19]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42-343.

[20]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090-1091.

[21]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094.

[22]Edwards.C.,Gandini.L&Forman.G.,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M]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8:61.

[23]缪胤,房阳洋.蒙台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2(5).

[2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7.

[25]缪胤,房阳洋.蒙台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2(5).

[26]余忠华,徐旭荣.浅评High/Scope课程[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27]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1.

[28]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1-262.

[29]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1.

[30]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2.

[3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36.

[3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2.

[3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4.

[3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35]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9.

[36]彭俊英.对建构幼儿园课程评价方式的粗浅思考[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37]虞水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62.

[38]虞水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5-46.

[39]虞水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7.

[40]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5.

[41]虞水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8.

[42]胡惠闵,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0.

[4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8.

[44]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2.

[4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

[46]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23.

[4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