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践中的困惑

(三)回应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践中的困惑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层面要求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且正进行着一系列相关课题的深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幼儿教育阶段推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不违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和宗旨。事实上,科学适宜地开展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已经将幼儿教育的任务从“体智德美”改为了“德智体美”,但幼儿教育界对此变化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似乎与“幼儿园教育不得使用教材,不得教授学科知识”的规定格格不入,幼儿园课程似乎一旦触碰上“学科知识学习”,就容易被扣上“小学化”的帽子,打上“只重知识教学、忽视幼儿兴趣”的烙印。这样的情况只会导致幼儿园教师不敢、不易甚至不愿去触碰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构建这一“敏感”地带,似乎哪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会触碰到“高压线”,这给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构建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幼儿教育界整体对传统文化课程构建的热情和能力难以提升,课程发展也难以推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着解惑的需求。随着《意见》的颁布,相信这种现状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