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的习俗活动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025年10月14日
(二)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的习俗活动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重要目标,有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其年龄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对地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更少。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兴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动力。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简单的说教、刻板的学习只会适得其反,一些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民间游戏和神话故事等才是比较适合的教育内容。二十四节气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知识具有认知上的传承功能,而其中的习俗活动则具有在兴趣上传递历史文化的功能。首先这些习俗活动在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变,其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其次习俗活动的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对于节气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更应该发挥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指南》中也强调“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要以幼儿为中心”“突出幼儿通过直接体验进行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了解二十四节气习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节气变化组织一些有趣的习俗活动,如立夏称人,春分竖蛋,清明踏青等,将这些有趣的节气习俗活动融到幼儿园亲近自然的活动中,有利于加强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了解,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养成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