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涵
1.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许婷婷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一文中,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等概念进行了追溯和阐释,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概念的历史流变过程,以及其在不同民族语境下的相对概念。她最终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定义为“幼儿教师运用中华民族独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内核,面向心智未完全开发的幼儿开展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和感受力的教育。”[7]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选择适宜的、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影响的过程。”[8]
王水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研究》一文中,列举出了课程的四种定义,以及根据不同标准所进行的课程类型划分。从“生活性”“经验性”“主体性”“整合性”四个方面,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的建构框架进行了归纳。将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定义为“以传统节日为教育内容,以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实现爱国情感为目标的一种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课程体系。”
廖庭婷在《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个案研究》一文中,对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将“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课程”进行了梳理分析,采纳了张霞英、冯晓霞、廖永平等学者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个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定义阐释。
综上,“传统文化”指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历史演变而代代延续,绵延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则是指幼儿园通过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2.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其教育价值涵盖了幼儿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多个教育领域,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需求,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1)德育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塑造公民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幼儿从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很多中国的思想精粹和美德,对于幼儿的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智育
中国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鲁班锁等经典传统玩具则因其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够活跃幼儿的形象思维,启迪幼儿智慧,对于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启发幼儿的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知技巧、视觉记忆、发散思维、创意逻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3)美育
中国传统艺术是讲究意境、意蕴、情致的文化,幼儿在学习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清雅别致的传统艺术作品时,可以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声响和流动感的画面,杨柳叠翠、山映花红、落日余晖、春江花月,可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幼儿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同时,提高对于社会美、自然美的敏感性。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坚实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儿童为目标,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将传统文化课程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融合于幼儿多样化的活动当中。积极开展“以弘扬和传承为核心,以幼儿幸福成长为根本、以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积极建设与系统管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目的
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教会幼儿“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因此,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尤其是传统美德教育。
第三,提高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增进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社会性发展”领域列出了“归属感”的目标,其中就包括文化上的归属感,这与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因此,《指南》分不同年龄段确定的“具有初步归属感”目标,包括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与自己的关系、感受家庭和班级的温暖、了解家乡/ 民族/ 国家代表性的事物及成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等,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是值得参照的,因为它使认知层面的目标与归属、认同这些情感层面的目标紧密联系,目标定位更加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4.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1)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
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9]幼儿园课程指明了幼儿需要获得的经验、能力,涵盖了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和整合性。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的课程中,成为幼儿需要体验、了解以及获得的具体知识,由课程目标规定了幼儿需要了解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什么样的技能,培养什么样的情感。
② 依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是符合幼儿的兴趣,贴合幼儿的生活,选择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符合幼儿的需要,这样的内容才会让幼儿有兴趣参与其中。因此,在幼儿园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一定要从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出发,从幼儿身边的传统文化出发,让传统文化教育可见、可感。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③ 依据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当幼儿教师有足够的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经验时,教师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推动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 所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甄选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只有教师充分掌握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才能依据幼儿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④ 依据现实可用资源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当幼儿园具备了可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时,才能保证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与幼儿园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2)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种类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主要可分为六个种类(表3-1),即传统节日类、传统游戏类、传统文学类、传统艺术类、传统科技类和传统饮食文化类。
表3-1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注释】
[1]朱家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五)[J].幼儿教育,2015.
[2]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N].人民日报,2017-01-26(1).
[3]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9.
[4]周臻,黎莉,华雪春.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2.
[5]张霞英.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6]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A/OL].[2014-04-01].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7]许婷婷.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10.
[8]凌云.基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10.
[9]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