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领域目标
1.二十四节气与自我
二十四节气与自我部分的目标着眼于幼儿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具体的目标包括:①能够在活动中体察自身的心理活动,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和愿望,能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能够欣赏自己;②知道必要的气候常识,能够敏感体察环境气候的变化,依据变化对自身穿衣、饮食、活动等做出调整,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③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活动,喜欢参与户外游戏与体育活动,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自身体质;④在节气活动中能够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和说明简单事物发展过程,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⑤通过接触优秀的节气文学作品,感受祖国优秀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⑥喜欢参加二十四节气相关艺术活动,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快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自身表现的技能和能力;⑦知道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二十四节气与自然
教育需要自然,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敬畏幼儿的自然天性,尊重他们的生活世界。自然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幼儿自然本性的唤醒依赖教育,需要教育来启蒙。亲近大自然的启蒙教育顺应了儿童天性,以自然为师,追求儿童的幸福生活。此部分内容的目标关注幼儿对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感知力、好奇心以及对事物关系的感知与理解,具体的目标包括:①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四时变化的规律感兴趣并且有探究的欲望;②能够利用多种感官和工具材料,动手动脑,多种途径和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③能够通过讨论、探索等方式以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过程与结果,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④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关心周围的环境,爱护动植物,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⑤能通过接触周围的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感受并喜爱生活和环境中的美;⑥能够发现自然界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与关系,理解节气规律、季节变化对自然界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⑦拥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3.二十四节气与社会
二十四节气与社会包含了幼儿对社会和幼儿对他人的认知与体验,这一部分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体验自身与外界其他人、事、物的关系与连接,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体的目标包括:①理解并能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与社会准则,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自律和尊重他人;②能够主动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愿意与同伴交往,能体验到与教师和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养成对他人和对社会亲近的态度,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安全、有信赖感;③能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责任感,遇到困难积极尝试解决与克服,能够及时寻求帮助;④了解自己与长辈、同伴、生活中各行各业人的社会关系,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合作、有良好的社会交往的能力;⑤感受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体验向上向善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