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的管道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上方,两肺之间略偏左前方。大小与自己拳头相当,重约260克。心脏是血流的动力装置,收缩和舒张好比水泵一压一放,使血液不断从心脏排入动脉,又不断从静脉回到心脏。

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膈分为左右不通的两部分。后上部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前下部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孔相通。房室孔的边缘长有可以开关的瓣膜,叫房室瓣。左侧叫二尖瓣;右侧叫三尖瓣。这些活门只能向心室开,当心房收缩时,瓣膜开启,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关闭,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室与动脉之间也长有瓣膜,叫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启,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血液也不能倒流回心室。心脏工作时,右心室输送血液到肺,血液流经肺部后回到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图1-2-1)。

图1-2-1 心脏的内部结构图

学前儿童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大,重量和容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新生儿心脏占体重0.8%,随后比重逐渐减小,成人为0.5%。心壁较薄,收缩能力差。

学前儿童心率较快,且节律不稳定。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一般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正常成人为60~100次/分,平均在75次左右。女性稍快,老年人偏慢。儿童的心率偏快,而且随年龄而异。

不同年龄的心率

学前儿童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量多,而学前儿童的心脏容积较小,心肌收缩能力差,每次收缩时排出的血量较少,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另外,幼儿迷走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性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和强度的抑制作用较弱,而交感神经占优势,故易心率加速。所以儿童年龄越小,心率越快。随年龄增长,心跳次数逐渐减少。

2.血管

血管分布于全身大部分组织(除角膜、毛发、指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根据管内血流方向及管壁结构特点,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弹性较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较小,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的网状结构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管壁极薄(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极小,血流速度非常慢,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

学前儿童动脉内径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的口径相差较小。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管内径相对变窄。

学前儿童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供给全身各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充足。

学前儿童血管比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5岁时为15秒,成人需22秒。对消除疲劳有利。

学前儿童血管壁薄,柔软,弹性较小。年龄越小,管壁越薄,弹性越小,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较厚,弹性纤维增多,弹性加强。到12岁时,已具有成人动脉结构。

3.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略带黏性的液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血浆含有90%~92%水分、7%左右血浆蛋白,还有3%左右无机盐及有机物(葡萄糖等),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养料)和废物。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呈两面凹陷圆饼状,无细胞核(成熟),数量最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成年男子有500万个,成年女子有420万个。其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幼儿时期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无色有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成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白细胞包括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如同机体的卫士,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机能。

血小板无色无核,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成人每立方毫米血中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平均寿命3~5天。

学前儿童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血液增加较快。年龄越小相对量越多:新生儿约300毫升,约占体重的15%,1岁时增加1倍,占11%,10岁为出生时的6~9倍,9%。这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血液的快速增加,也需要从饮食中摄取更多的造血原料。

学前儿童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纤维蛋白质和无机盐都较少,因此学前儿童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新生儿出血,需8~10分钟凝固,学前儿童需4~6分钟凝固,成人仅需3~4分钟便可凝固。

学前儿童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440万~510万个;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13.4克,且具有强烈的吸氧性,这对幼儿的新陈代谢是有利的。能满足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健康的学前儿童应不低于12克/毫升。

学前儿童白细胞的数量与成人相当,但对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强的中性粒细胞较少,而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差的淋巴细胞较多。因此学前期对某些感染病的感染性较强,传染病的发病率较成人高。一般4~6岁时,两种细胞数量相当,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数量继续增多,淋巴细胞数量继续减少,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4.血液循环

血液沿两条途径在体内循环:在心脏和肺之间循环以摄取氧气;在心脏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循环以运输氧气和养分。这两条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径(图1-2-2)。

图1-2-2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向上到头部,向下到肝、脾、胃、肠、肾、下肢等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气体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的动脉血。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血压分为动脉压和静脉血压。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压就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是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称为高压(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最低压力称为低压(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动脉血压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0~50毫米汞柱。血压与年龄、性别及生理状态有关。一般来说,老年高于少年;男性高于女性。

学前儿童血压较成人低。学前儿童年龄越小,血压越低。这是因为学前儿童心肌收缩力弱,心脏排出的血量比较少,再加上血管口径较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小,所以血压低于成人。以后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学前儿童血压一般为高压86~98毫米汞柱,低压58~63毫米汞柱。

(二)淋巴系统的特点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液等组成。未被毛细血管吸收、可流动的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就称为淋巴液,淋巴液在淋巴系统中运行称为淋巴循环。淋巴系统的功能是帮助收集和输送组织液回心脏,是静脉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同时,还具有防御、免疫等重要机能。

淋巴管是淋巴液的流动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多与静脉伴行。淋巴干有9条,分别收集身体不同部位的淋巴。淋巴导管共有2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淋巴结、脾和胸腺。

淋巴结是在淋巴管向心流动的路径上的一些膨大的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在耳后、枕部、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以摸到(图1-2-3)。扁桃体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结,具有造血、过滤和参与免疫等功能。

图1-2-3 淋巴结示意图

入园晨检时,保健医生会让小朋友张开嘴巴,用手电筒查看幼儿咽部,还会摸幼儿耳后和下颌,请问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如果保健医生只是走过场,对于幼儿和园里会有什么后果?请试着用淋巴系统知识分析和讨论,说说晨检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成“健康中国”,请你结合幼儿淋巴系统的特点,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自身力量。

脾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前面为肋骨所覆盖,呈椭圆形,颜色暗红。脾的主要功能是滤血、造血、储存血细胞和参与免疫等。

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位于胸骨柄的后方。分左、右两叶。胸腺在幼儿时期特别发达,至青春期达到顶点,以后逐渐萎缩并被脂肪组织代替。主要功能是分泌胸腺素和产生T淋巴细胞。胸腺素能使来自骨髓等处的原始淋巴细胞从无免疫能力转化为有免疫能力的T淋巴细胞。T细胞再转移至各处淋巴结和脾内,增殖并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淋巴液流动方向:淋巴液由毛细淋巴管开始,流经各级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结,最后汇入两条大的淋巴导管,再流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

学前儿童的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但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所以在学前时期常有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到12~13岁时,淋巴结发育完善。幼儿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而在14~15岁时逐渐退化,所以幼儿时期易患扁桃体炎。在对幼儿进行晨、午间检查时,应把扁桃体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及时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