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常见意外疾病
(一)消化道异物
1.原因
幼儿就餐时由于神经系统不尽完善,调节机制较差,如果没有好的进餐习惯和秩序,吃饭讲话、打闹、不专心,容易将鱼刺、枣核、鸡骨等卡在咽部,有时会沿着食道顺利入胃。异物若卡在咽部,常扎在扁桃体上或其附近,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更加剧烈,致使进食困难。异物若停留时间过长,还会引起局部发炎,严重的会导致食道穿孔。
2.处理
一旦发现咽部异物,老师应细心了解情况,让幼儿张开嘴仔细察看,或带到保健室处理,用镊子将卡在咽部的刺取出。若无法取出,应立即去医院处理。发生这种情况后老师不能让患儿硬吞食物,硬吞可能将异物推向深处,若扎破大血管,十分危险。
异物掉进胃里,若患儿有疼痛或吞下去的异物是尖锐的物品,应立即送医;若吞咽一些光滑的异物,患儿又无明显的症状,一般说来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但不应限制患儿的饮食,也不应服泻药。饮食过少,胃蠕动减少,可拖延异物排出体外;泻药可加快肠壁收缩,有时能促使异物损坏肠壁。正确的做法是给患儿吃软面包、稀饭等,让食物把异物包起来,以防止胃、肠壁受到损坏,并要观察患儿的大便,直到异物被排出体外。若较长时间异物仍没排出,应去医院治疗。
误服毒物
(二)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慢性疾病。龋齿影响儿童的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牙髓炎、牙槽脓肿等并发症。乳牙患龋齿会造成乳牙过早丢失,进而影响恒牙的萌出。
1.病因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2)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类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缺乏营养。维生素D和矿物质(钙、磷、氟)摄入不足使儿童牙齿钙化不良,缺乏抗龋能力。
(4)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齐,不易刷净,容易患龋齿。
2.症状
根据龋洞深浅和龋洞距牙髓的远近可分为5度。1度龋无自我感觉;2度龋对冷热酸甜刺激有过敏反应;3度龋刺激反应更加明显;4度龋即牙本质深层龋,并伴有牙髓发炎,脓液积聚在髓腔内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剧烈疼痛和肿胀;5度龋为残根。
3.治疗
乳牙患龋齿,进展较快,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应及早治疗。
4.预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龋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政府对牙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视,1989年,由卫生部、国家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1)注意口腔卫生。从小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时清除口腔中食物残渣和细菌。临睡前不要再吃东西。
(2)合理营养,多晒太阳,使牙釉质正常钙化,增强抗酸能力。
(3)预防牙齿排列不齐。用奶瓶喂奶,不要使瓶口压迫乳儿牙龈;不吸吮干橡皮奶头;纠正吸吮手指、咬铅笔头等不良习惯,以避免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若颌骨发育不正常,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在换牙期间,若恒牙已萌出,乳牙滞留,形成的“双排牙”,应及时拔去滞留的乳牙,使恒牙的位置正常。
(4)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早治疗。
肠套叠
(三)腹泻
腹泻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的学前儿童。婴幼儿时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但学前儿童消化系统不完善,所以胃肠负担较重,加上免疫功能亦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腹泻。对于发育迅速的学前儿童来说,腹泻严重影响了机体对营养的吸收;严重腹泻时,由于机体脱水,可影响到生命。其病死率1%~2%,对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仅次于儿童肺炎,被我国列为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 (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之一。
1.病因
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急性感染性腹泻即急性肠炎,在儿童腹泻中占重要位置。
(1)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多由喂养不当所引起,如进食量过多,食物不易消化等。腹部受凉,或吃冷食冷饮过多,致肠蠕动加快,也可导致腹泻。此外,个别儿童对牛奶过敏也可致腹泻。
(2)感染性腹泻。由于食物或食具等被病菌或病毒污染,引起胃肠炎,多发生在夏秋季。秋季,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称为秋季腹泻,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学前儿童中流行。
(3)症状性腹泻。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2.症状
(1)轻者一日泻数次,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
(2)重者一日泻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黄色水样,有黏液,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而发生脱水、酸中毒。表现为眼窝凹陷、口唇干裂,精神萎靡。严重时出现高热、呼吸障碍、嗜睡和昏迷,甚至发生惊厥,危及生命。
3.护理
(1)注意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
(2)注意调节饮食。腹泻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消耗体内原有的物质。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
(3)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及时补液。
4.预防
(1)提倡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给婴儿加辅食要由少到多,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品;合理断奶,严寒、酷暑不宜给乳儿断奶;夏季要勤喂水,不可将乳儿口渴误当成饥饿,而喂过量乳汁。
(2)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
(3)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品的新鲜,生熟食品要分开;注意饮用水的消毒和保洁,对食具、毛巾、玩具、便盆等经常消毒。保教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常规。
(4)隔离消毒。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患儿所用的毛巾、尿布、便盆等要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