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的基本方法
消毒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法
1.紫外线消毒法
由于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主要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另外,还可采取日光曝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和紫外线作用达到消毒效果,常用于书籍等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被光照射。
就读于某幼儿园大二班的依依最近老喊眼睛疼,且眼皮多处有脱皮现象,妈妈准备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登录班级管理论坛准备向老师请假,论坛中有一条“急呼,你家孩子喊眼疼了吗?”的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和依依有同样症状的孩子为数不少。依依妈妈随后了解到两天前就有家长向园方反映这一问题,园方认为孩子眼睛可能进了脏东西感染了,并没有很重视,更没有通知相关家长关注孩子。事态进一步发展,大二班35名孩子全部出现类似症状,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发现,原来肇事的是一盏闲置多年被保育员误触打开的紫外线消毒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请同学们结合案例分析,幼儿园室内是否可以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应如何正确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借此案例谈一谈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规操作的必要性。
2.热消毒法
热消毒法是利用高温能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又分为干热消毒和湿热消毒:干热消毒方法有火烧、烘烤等;湿热消毒法有煮沸、流通蒸汽、高压蒸汽等。其中,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是托幼机构最常见的消毒方法。
具体方法:将物品刷洗干净后全部浸没在水中3厘米以上,加热煮沸后维持15分钟以上,注意:消毒时间要从水沸后算起。
(二)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制品的消毒药,配制后使用,是杀死病原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托幼机构常用的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漂白粉溶液等,适用于对门窗、地面、厕所、玩教具等物品的消毒。
1.漂白粉
常用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其杀菌作用决定于次氯酸钙中含的有效氯的量。
漂白粉有乳剂、澄清液、粉剂三种剂型。虽有不稳定等缺点,但其价格便宜及杀菌普及范围广,主要用于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及污染环境消毒。
2.过氧乙酸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和腐蚀、漂白作用,是强氧化剂,杀菌能力强,可用于浸泡、喷洒、熏蒸消毒物品。但是其具有腐蚀性和漂白性,因此一些物品及衣物消毒后必须立即洗涤干净。
3.乙醇
临床最常用消毒剂,可与碘酊合用于皮肤消毒,浓度为70%~90%,能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
4.来苏水
红棕色黏稠液体,有酚臭,溶于水,性质稳定,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与某些亲脂病毒。使用方法简单,可浸泡衣服、被单,擦拭家具、便器等,注意消毒后用水洗净。
幼儿园84消毒液配比及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