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做出的反应。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1-6-7)。反射活动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图1-6-7 反射弧示意图

(一)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与生俱来的反射)。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腔就会引起唾液分泌。这种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反射也比较恒定。由低级中枢参加即可完成,是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后天习得的反射)。由于这种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而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它的反射弧不固定,可以建立,也可消退。如喂哺新生儿时,每次都抱起孩子,经过2周左右,只要抱起他,奶头还没有放入口中,他就会出现吸吮动作,这样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人类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技巧越多,建立的条件反射数量也就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早期给婴儿以各种刺激和训练,婴儿的条件反射可以提早出现。这有助于其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

(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生理活动,但人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只能对外界具体事物的刺激发生反应,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只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皮层功能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而人类除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外,还可以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皮层功能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因而人类能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建立更复杂的条件反射,使人类的神经功能才更加复杂和完善,丰富了人类对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具有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使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