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后:习惯养成

三、如厕后:习惯养成

(一)掌握便后清洁的方法

幼儿如厕,老师要提醒幼儿拿好卫生纸。对大便的幼儿要提醒多拿两份,女生小便拿1份即可。老师提前将卫生纸一两格左右的长度撕好,摆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位置。提醒幼儿每擦一次屁股,将卫生纸折叠再擦下一次。然后把用过的卫生纸扔进纸篓里。

如果是小班的幼儿,其还没有学会自己擦屁股,老师要给予帮助。当幼儿有一定能力时,多鼓励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协助检查,并给予肯定。

(二)如厕后着装检查

幼儿如厕后,教师要逐一检查幼儿着装,一方面帮助幼儿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地整理衣服,以保证幼儿把服装穿好、穿整齐,天冷不露小肚皮;另一方面检查幼儿是否有尿湿裤子、弄脏衣服的现象,如果发现,要及时为幼儿处理和更换干净的衣服。

小班幼儿,老师要逐个给予支持、提供帮助,依据幼儿能力情况帮助幼儿做好整理工作。中大班幼儿以语言指导为主,通过动作示范示意幼儿拉平衣服,整理好衣服,引导幼儿提升对自我着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老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如厕习惯。通过故事、图片等教育方式,让幼儿知道,有大小便要直接告诉老师、及时如厕、不憋尿。通过学习和掌握如厕流程,让幼儿逐渐养成习惯,便后主动洗手。

有的幼儿习惯将纸放在便池旁边的地上,再脱裤子,老师要及时提醒。在大小便完,要求幼儿将用过的纸扔进纸篓,大小便时要注意不要弄到便池外面。有的幼儿憋尿时间长,快要憋不住了才冲进卫生间,还没准备好就排便了。有的幼儿大便排便时间长,双腿蹲不住,不自觉地移动身体到便池外面。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多关注、多提醒,给幼儿讲一些憋尿不利于健康的故事,多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

幼儿如厕的常见问题         

对于尿湿裤子儿童的特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