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健康检查
(一)入园前的体格检查
学前儿童在入园前一周内,要进行一次全身体格检查,以便了解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生长发育的特点,鉴定学前儿童是否适合过集体生活,并防止将传染病带入幼儿园。经检查无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后,才能入园。学前儿童入园时要详细填写健康卡片。这项检查一般在当地妇幼保健医院或者特约医疗单位进行。
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既往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测量身长、体重等。
幼儿园新生入园体检须知
(二)定期的健康检查
1.定期体格检查
1岁以内的学前儿童,每3个月检查一次,1周岁时做一次总的健康评价;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3岁时做一次总的健康评价;3~7岁,每年检查一次,7岁时做一次总的健康评价。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对发现的疾病进行矫治。
2.定期测量身高体重
一般每半年为学前儿童测量一次身高,每隔1~3月测一次体重。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比较。对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或高出正常范围的学前儿童,应注意动态观察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3.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
(1)全面衡量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学前儿童的形态发育(包括身长、体重)是否符合年龄标准,处于何种状态;身体各部分(包括皮肤、皮下脂肪、胸廓、脊柱、牙齿等)发育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健全;动作发育,包括头、颈、胸、背和四肢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是否正常;智力的发展是否正常等。
(2)发现特殊学前儿童及时矫治。体弱儿,包括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学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儿等,要进行精心的照顾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中度以上贫血或活动期佝偻病患者,要建立管理卡片;体重增长不良及出生低体重儿,要使用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专案管理等;对智力发育偏低的学前儿童,应尽早查明原因,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治,最终保证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每日的健康观察
1.晨午间检查
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疾病或危险品,于学前儿童早晨入园、中午睡起时进行。应由有经验的保健人员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
检查的步骤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四查。即在学前儿童入园时,要询问有无发烧、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摸摸学前儿童的额头、颈部、手心是否发烫,腮腺及淋巴结是否肿大;看看学前儿童的神态、口腔、眼、皮肤等有无异常;查看学前儿童口袋中有无不安全的东西,如别针、图钉、纽扣、弹珠等。
在观察中如发现学前儿童身体不适,应测量体温,发现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隔离观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有所侧重。
中秋节收假的第一天早上,玉玉的妈妈送女儿去幼儿园,收假的前一天她们去玉玉的表妹家玩,表妹正好患手足口病,但是快好了,玉玉的妈妈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后,老师只是粗略地看了看玉玉的手心,没发现什么问题就让她进教室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成“健康中国”,在幼儿园工作中,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幼儿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妥,并简述幼儿园晨午检的目的和步骤,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自身力量。
2.全日观察
学前儿童在园所内的一日生活当中,保教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观察的重点是:神态、食欲、睡眠、大小便、体温等,尤其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要注意学前儿童的健康情况,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