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
(一)科学的生活制度能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
学前儿童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易兴奋,也易疲劳,在长时间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就需要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好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不同类型的活动穿插进行,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大脑皮层各功能区轮流工作和休息,保证劳逸结合,可以防止幼儿神经细胞的疲劳,促进体内各器官协调活动,从而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成熟,消化能力弱,但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制定合理的进餐次数和间隔,可使学前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
(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前儿童在某个方面形成了习惯,实际上是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动形成了动力定型。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环节,如起床、早操、盥洗、进餐、游戏、户外活动、睡眠等加以合理安排,每天重复执行,经过一段时间,大脑就自然而然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因此建立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大脑皮层就能以最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效益。不仅如此,相关研究指出,年龄越小,动力定型越容易形成。
严格执行生活制度,让学前儿童按一定规律和要求有条不紊地完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形成动力定型。学前儿童建立动力定型后,各种生理活动就会更有规律,吃饭时食欲好,就寝时入睡快,游戏时精力充沛,学习时精力集中,从而节省了神经细胞的能量消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良好的生活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
在组织好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科学地安排好学前儿童一日生活,把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不但能使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精神愉快、精力充沛,还能保证幼教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通过教育活动、游戏、劳动等活动,使学前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的生活制度做保证,幼儿园就无法完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