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中:指导如厕

二、如厕中:指导如厕

(一)分组组织并指导幼儿如厕

老师要尽量制定分组如厕的规则。每次如厕人数依据班级人数和卫生间、盥洗室大小而定。避免人员过多,造成拥挤和打闹现象,也方便老师进行如厕指导。同时老师要考虑对尿急容易尿裤子的幼儿、动作慢的幼儿,优先如厕,保证幼儿及时排便,不憋大小便。

幼儿如厕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安全,地面经常会有水,容易出现滑倒和磕碰。所以老师要及时处理地面等位置的水,提醒幼儿先上到蹲坑再脱裤子,避免提前脱裤子绊倒。老师在每天如厕时多次提醒,使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文明如厕,减少安全事故

(二)定时如厕和随时如厕

定时如厕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身体中的废物及时排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进行前或结束后,老师都要组织幼儿如厕,包括餐前、区域活动后、教育活动前、户外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离园前。

餐后可以鼓励幼儿在园大便。因为进餐后肠蠕动会加快,常会出现便意,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提醒幼儿大便,有助于养成定时大便的好习惯。

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当幼儿产生便意,老师应允许他们随时如厕,不能因为活动没结束而让幼儿憋大小便。一方面幼儿控制不住,另一方面幼儿憋尿后,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过长,尿中的有毒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

老师要指导幼儿掌握如厕的方法,可以张贴如厕步骤图,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如厕程序,如排队如厕,脱裤子,正确排便,清洁身体,提裤子,冲水和洗手等。在卫生间贴上排队和如厕的小脚丫,通过小脚丫提醒幼儿正确等候和排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