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2025年10月13日
一、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学前儿童自身发展因素,也有托幼机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学前儿童运动机能不完善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能力比较差,低龄儿童走、跑、跳都不够熟练,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较差,动作反应较迟缓。
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少,安全意识差,对生活环境缺乏认识,同时又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常常不自觉地接触危险事物,做危险的动作,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例如学前儿童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考虑不到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外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等。像这样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认识、好奇、好动而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在托幼机构中比比皆是。
(三)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在一天之中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此阶段组织学前儿童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转入放松状态,对学前儿童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学前儿童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
(四)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一方面,目前托幼机构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例如,托幼机构普遍都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比较随意,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
(五)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