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生活保育要点
(一)学前儿童耳的生活保育
1.禁止用锐利工具为学前儿童挖耳屎
若用火柴梗、牙签、细铁丝或小手指、挖耳勺等为小儿挖耳屎,不但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感染,还可能会戳伤鼓膜引起传导性耳聋。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耳屎会随着运动、侧睡、打喷嚏等动作自动掉出来。如果学前儿童耳朵内发痒,可以用手指轻轻揉一揉;如果耳屎确实积得太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且痒得难受,可用棉签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屎轻轻带出来,若无法取出,就应请医生取出。
2.保持鼻腔、咽部和外耳道清洁卫生
学前儿童免疫力差,易感冒,尽量避免待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若感冒要及时治疗,同时要积极预防和治疗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腮腺炎等;教会学前儿童正确擤鼻涕方法,即捂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擤完再换另一侧鼻孔;洗头、洗澡、游泳时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若耳朵进水要及时清理干净。鼻腔、咽部和外耳道感染病菌,都可使病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继发脑膜炎、脑炎等。
3.防噪声污染,保护听力
学前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噪声的污染。比如:看电视听广播等声音不能太大,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对着学前儿童大喊大叫;尽量不去嘈杂地方(如车流量大的路边、KTV、放鞭炮的地方等)。当听到震耳声音(如放鞭炮)时要捂耳、张口,防止强音震破鼓膜,影响听力。
4.发展学前儿童的位听觉
保教人员可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如唱歌、听音乐、辨别大自然声音(风声、水声、鸟鸣等)等活动,通过这些细微而复杂的声音刺激,可以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同时,保教人员可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如猫咪走路、过小桥、队列练习、跳舞、荡秋千以及全身性户外活动来刺激位置觉的发展。
5.预防学前儿童聋哑
学前儿童的听神经娇嫩(特别是3岁以前),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致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些药物短期应用者有1%~10%发生耳聋,长期使用者有30%~70%的患者出现耳聋,还有一些医生不按体重计算药剂量也是造成学前儿童药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所以家长和保教人员要注意:家族中有因药物致聋的人,带孩子看病时要搞清楚家族病史;不要有病乱投医;如果发生耳药物致聋,最初的症状是有耳鸣、嘴唇发麻,要立即看医生,请医生进行调整。
有条件的要定期检查听力,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家长和保教人员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听力情况,做好听力监测。如果孩子说话晚一定要去检查,不要相信“贵人语迟”。特别是孩子发高烧、中耳炎或腮腺炎后,一定要给孩子测听力,如果听力下降,应该及早干预治疗。
(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生活保育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教育学前儿童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洗头、勤换内衣、勤剪指甲。每天要清洗身体裸露的部分,饭前便后、游戏后要洗手。手指甲每周剪一次,剪成弧形;脚趾甲两周剪一次,剪成平的。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皮肤的保护功能。
2.加强皮肤刺激和锻炼
坚持每天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特殊天气除外),充分接受空气和阳光的冷热刺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保教人员可以训练学前儿童用冷水洗手、洗脸,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冷水浴训练。
3.注意衣着卫生
学前儿童的衣着应宽大舒适、式样简单、方便美观,不能妨碍学前儿童的活动。要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内衣更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浅色(或不掉色)的棉质布料,避免皮肤受刺激。保教人员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学前儿童的活动情况,给幼儿及时增减衣物。
4.预防和及时处理皮肤外伤
学前儿童皮肤保护机能弱,很容易擦伤、划伤等。外伤为病菌侵入身体提供了条件,若不及时处理伤口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化脓,还可能引起躯体疾病。因此皮肤有伤口要及时清洗、消毒和包扎。同时要对学前儿童加强安全教育,预防皮肤意外伤害的发生。
5.防止皮肤中毒
有毒药物要远离学前儿童存放,对于盛过有毒物品的容器要妥善处理,绝不能让学前儿童拿着玩。为学前儿童涂抹药物时要注意浓度和剂量,不得过量,防止身体受到伤害。
不要用有刺激性的护肤品和清洁剂,防止损害学前儿童的皮肤。平时尽量不要给学前儿童戴耳环、烫头发、涂口红、化妆等。
(三)学前儿童眼的生活保育
1.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写字、绘画、看书、看电视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姿端正,背直、头正,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1尺左右(30厘米左右)为宜。不要在弱光或强光下以及走路、躺卧、乘车船时看书、写字、绘画;看电视距离在1.5米以上,但不能超过5米,学前儿童每周看电视不超过3次,3~4岁每次不超过15分钟,5~7岁每次不超过30分钟。用眼时间不宜过长,玩电脑游戏要有节制。为缓解或消除眼的调节紧张,为学前儿童养成望远、做晶体操和眼保健操的习惯。
2.创造适宜眼睛的环境条件
学习环境采光照明要科学,学前儿童活动室的窗户要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当学前儿童画画、写字或看书时,光线从左侧上方射来,避免出现暗影,自然光不足时,可用白炽灯照明;学前儿童的桌椅应按身高配置,并定期调换座位,以免造成斜视;给学前儿童选配的读物字体要大,字迹、图案清晰,教具大小适中,颜色鲜艳且画面清楚。过小过暗使学前儿童的眼睛易疲劳,且影响视力。阳光中紫外线会损伤学前儿童的眼睛,所以平时要注意掌握阳光对面部的直射时间。
3.养成良好护眼、卫生习惯
教育学前儿童不要玩危险的物品(如弹弓、小刀、剪子、牙签等),不撒沙子、放鞭炮等,防止眼外伤的发生。
教育学前儿童不用脏手擦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和手绢,手绢和毛巾应专人专用,且每天清洗消毒;教育学前儿童用流水洗手、洗脸,预防沙眼、结膜炎等眼病。
4.定期检查学前儿童的视力
学前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阶段,也是矫治视觉缺陷效果最明显的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及时发现、纠正学前儿童的视觉异常,就会造成终生遗憾。所以家长和保教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前期,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儿童的视力,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矫治。
5.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能力
3岁时,儿童的辨色能力已经发育完全,但辨色能力不强。保教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辨色力,如设计颜色鲜艳的玩教具,组织幼儿进行辨色的游戏等。
完成感觉器官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