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特点和常见疾病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在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如胃肠内分泌细胞)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调节系统。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松果体、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女性是卵巢,男性是睾丸)(图1-8-1)。这些腺体分泌的特殊物质称为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再经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免疫等功能(即体液调节)。
图1-8-1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一)脑垂体
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颅腔底部,与丘脑下部相连,大小如豌豆,重0.5~0.6克。
脑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催产素、促黑激素、抗利尿激素等,这些激素不仅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还控制着其他内分泌腺的正常活动。因此,脑垂体被称为“内分泌之王”。
儿童时期,如果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患者较同年龄儿童低30%及以上,到成年后身高也不会达到130厘米,性器官发育不全,但身体匀称、智力正常,即侏儒症;儿童时期,如果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便会成为巨人症。若成年后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便会出现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下颌突出等)。
儿童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有两个时间段,对长高至关重要: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在孩子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如果孩子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没睡着,又或者已经睡着但还没进入深睡眠状态,那么它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想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图图3岁了,上幼儿园了。张老师发现图图长得又瘦又矮,白天在园里精神状态也非常不好,老师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图图家长喜欢熬夜,所以图图每天也跟着爸爸妈妈熬夜,基本上都是晚上11点以后入睡,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八九点起床,入园后早起导致睡眠不足。
如果你是张老师,你将如何向图图家长说明图图的现状和保育措施?请用内分泌系统知识分析原因,并讨论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和观念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幼儿园工作开展的影响。
(二)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重约25克,位于气管上端甲状软骨两侧,分左、右两叶。甲状腺主要由甲状腺腺泡组成,腺泡分泌的含碘甲状腺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即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会出现喜凉怕热、易出汗、食量大增、体重减轻、精神紧张、易激动、多语、失眠、心率快、手指震颤、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等症状。学前儿童患甲亢极少。
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会出现怕冷、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面色蜡黄、食欲不振、便秘、疲乏无力、迟钝、行动缓慢、心率减慢、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症状。学前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常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矮小,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即呆小症(克汀病)。
(三)松果体
又称松果腺或脑上腺,淡红色,椭圆形,状如松果。学前期是松果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到7、8岁达到发育的顶峰,以后便开始退化,青春期前萎缩并钙化。
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有褪黑素,其功能与机体代谢有一定关系,并具有抑制性成熟的作用。
(四)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后面,分左、右两叶。在新生儿和学前期胸腺发达,体积较大。性成熟以后,逐渐萎缩、退化,被脂肪细胞沉积。
胸腺即是淋巴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胸腺分泌胸腺素可将来自骨髓、脾等处的原始淋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免疫能力的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学前儿童如果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以致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或发生其他免疫缺陷病。